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青海“駛入”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建設快車道
青海“駛入”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建設快車道
農業網   時間:2019/6/28 14:25:00  來源:新華社  閱讀數:366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副主楊培生在論壇做主旨演講。

  此間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政府官員和農業專家在“青海創建有機綠色農畜產品示范省高峰論壇”上表示:通過部省共建,未來青海將創建全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綠色、有機、智能將成為高原農畜產品新名片。

  青海是中國五大牧區之一,被公認為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之一,目前全省牛羊存欄2000多萬頭(只),有2800余家規模養殖場,每年可提供約1500萬噸的有機肥原料。

  “青海農畜產品的*優勢在于無污染、綠色、有機。”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副主任楊培生說,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魚、枸杞等青海特色農畜產品品種天然、潛在價值高,擁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與青海省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建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合作框架協議,農業農村部將在組織領導、技術人才、政策支撐、項目資金投入、行動實施等方面加大對青海的支持力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畜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祁連合作社里的羊群。

  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玉虎說,青海創建全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將分三個階段推進:2019年至2020年為試點先行階段,2021年至2022年為擴面增效階段,2023年后為提檔升級階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王玉虎說,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也為青海省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行動方向,確立了基本遵循。

  為構建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生產體系,今年青海省將在7個市(州)19個縣(市、區)及11個國有農牧場,先行選擇小麥、青稞、馬鈴薯、蠶豆、藜麥、油菜等11種作物,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試點。

  2019年起,青海將利用五年時間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到2023年實現全省農作物有機肥替代化肥全覆蓋,農藥使用量減少60%以上。

  王玉虎說,青海省科技廳還將開展高原特色農作物綠色種植技術研究與示范,建立統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和技術標準,為推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和服務。

  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連縣是青海傳統畜牧業大縣,該縣積極推進生態有機畜牧業發展,近年來共投資2203萬元,在基礎設施配套、開展環境監測評價、強化監督檢查、完善有機可追溯體系和有機認證等方面全面提升。

  祁連縣委書記韓向暉說,在引導市場主體過程中,為鼓勵企業和農牧民發展有機畜牧業的積極性,該縣每年在財政資金中拿出30萬元引導資金,實行有機牛羊肉價格補貼制度,累計補貼資金達200余萬元,極大激發有機畜牧業建設的積極性。有機牛羊肉產量達到300余噸,認證有機產品類型達34種,2018年有機牛羊肉價格一斤達120元,普通牛羊肉僅為30元左右,牛羊肉價格溢價300%以上。

  祁連草原上的羊群。

  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科技是動力。近年來青海啟動實施了“互聯網+”高原特色智慧農牧業大數據平臺建設。

  截至目前,青海累計建設物聯網應用示范基地147個,實現2488家農牧業生產主體的地理信息系統定位上圖,上傳全景航拍數據1252條,基本實現了生產方式由人工走向智能化、數字化和精細化,線上農牧業正在逐步成型。

  走進中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新堉種植示范園區合作社,園內2420棟大棚已實現自動化與遠程控制放簾。

  園區負責人介紹,這項過去需要1640名工人同時勞動的工作,現在僅要幾名技術工人即可完成,人工成本節省了95%,還有效規避了卷簾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人員受傷、設施損壞等風險,每年節約成本500萬元。

  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說,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鄉村振興,把著眼點和著力點放在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上,用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建設現代化新農村。

  “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是促進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多贏之舉,將極大改良土壤、改善水環境、凈化空氣,產生廣泛的溢出效應,實現‘山水林田湖草’資源永續利用。”王建軍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umengqu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