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27日在長沙舉行。會上,中非共簽署8個農業對非合作項目,簽約金額達27.47億美元。
在以“中非農業與糧食領域合作”為主題的研討會上,烏干達、中非、加納、利比里亞、岡比亞等14個非洲國家的農業部部長和非洲聯盟等國際組織代表,重點探討了中非雜交水稻等農業合作模式,共謀中非農業合作發展大計。
利比里亞農業部部長馬加納斯·弗洛莫說,該國70%人口依賴農業獲得收入,糧食種植鮮有資金投入,農業研究與推廣緩慢,農業生產機械化缺乏,務農還在使用犁耙和鋤頭。“我們正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的對策,希望更多中國企業到利比里亞建設農業,提供發展經驗。”
促進小農發展,對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及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有著重要作用。“我們一直在努力增加小農生產,提高小農生產力,但效果不顯著。”加納農業部長奧烏蘇·阿弗利耶·阿克托說,希望和中國加強農機購買合作,并尋找中國企業在當地建立水利設施,增加農業灌溉面積。
岡比亞農業部長艾米·法布瑞也想借助中國力量幫助該國小農增收。“中國在這方面有好的技術,我們還需要中國支持作物、畜牧業、禽類發展。”
農業是中非合作“八大行動”中的重要內容。中國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表示,中國對非農業投資存量逾21.2億美元,中資企業雇傭當地員工超過2萬人,指導當地農民開展農業生產近10萬人次。
“中方明確提出,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實現糧食安全,實現農業現代化。”馬有祥說,中方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赴非投資興業,發揮好在非農業合作園區輻射帶動作用,促進非洲農業發展。
馬有祥稱,中國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向非洲國家派遣高水平農業專家和職教教師,進一步擴大對非培訓規模,為非洲培養更多農業人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