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開始,新電商拼多多推出扶貧助農項目——“多多農園”,直連原產地“*初一公里”和消費端“*后一公里”,并建立“新農商”機制,帶動貧困地區農產品上行,探索出一條高效的扶貧興農產業鏈。
直連原產地“*初一公里”和消費端“*后一公里”
“多多農園”是由拼多多發起的創新扶貧模式,讓消費端“*后一公里”和原產地“*初一公里”直連,為消費者提供平價高質農產品同時,帶動貧困地區農產品上行。
今年4月26日,拼多多與云南省政府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5年內,拼多多將推動100個“多多農園”落地云南,覆蓋500個貧困村,培養5000名本土農村電商人才,打造100個云南特色農產品品牌。
云南保山是“多多農園”*站,項目覆蓋792名建檔立卡人口。“多多農園”將為兩個貧困村帶來一套完整產業升級體系:云南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專家正試驗高品質咖啡;新建工廠將提供咖啡豆精制化加工;740畝生態種植示范基地中,芒果苗、澳洲堅果等經濟作物,正與咖啡樹復合套種,以提升畝產經濟收益……拼多多平臺上多家咖啡品牌商已提前預定該批產能。
上海援滇干部聯絡組保山小組組長、保山市政府副秘書長周行君表示,拼多多在保山的扶貧既帶動農產品的銷售,又可從長遠帶動產業升級,確保幫扶工作*落地見實效。
據介紹,拼多多的扶貧助農框架有三層:
*層是讓“供需充分對接”。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表示,電商企業參與扶貧工作,核心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拼多多農貨團隊深入農產區,構筑覆蓋全國的農產品上行“地網”。在此基礎上,打造“農貨中央處理系統”這一“天網”,輸入地理位置、特色產品、成熟周期等信息,系統將農產品匹配給消費者,將全國貧困縣農田和城市連在一起。
第二層是發揮新電商對上游的推動作用。拼多多將收集、分析農產品大數據,針對不同地區制定種植方案,提升畝產值。聯合包括中國郵政在內的物流方以及平臺新農人,梳理構建農產品的流通鏈路,提升效率。
第三層是在穩定的長效供需機制上,探索、實踐新的分配機制,讓農戶成為全產業鏈的利益主體。
構建把利益和人才留在農村的“新農商”機制
“把利益留在農村,把人才留在農村”,這是拼多多扶貧的目標。
農產品在傳統電商平臺的增幅有限,一是農產品不是標準化產品,消費者需要花時間甄別;二是農產品是即時消費性剛需,必須有利益和價值引導,比如更便宜、更新鮮等,才能引導消費者“半計劃性消費”;三是農產品并不契合傳統電商“搜索模式”,很少有消費者會搜索購買某一款農產品,導致其需求量斷斷續續;四是由于農產品利潤率較低,很少有電商平臺愿意大規模傾斜資源和流量。
以云南保山的小粒咖啡為例。據測算,咖啡行業上游種植環節生豆的價值貢獻約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環節烘焙豆的價值貢獻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環節的價值則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個環節利益分配占比分別為1%,6%和93%。
為扭轉現有局面,拼多多農貨團隊聯合專家*終確定了利益引導、高維突破(精品種植)、品牌致勝的三步走戰略。
3月底,拼多多聯合平臺6家平臺商家,以73.32萬元的價格,從53戶312人建檔立卡戶中溢價收購了79.58噸咖啡豆原料。拼多多希望將此作為敲門磚,引導農戶主動參與并建立“新農商”機制。
“新農商”機制,是以檔卡戶集合的合作社為主體的新農商公司,拼多多將攜手地方政府,以新農人為創業帶頭人,由工廠、代運營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務。
據拼多多副總裁井然介紹,檔卡戶將成為新農商公司的“股東”,新農商公司優先收購成員村民的農產品;公司的所有運營利潤,都面向集體新農商分紅;隨著公司逐漸覆蓋更多農產品和農副產品,“股東”始終保有均等分紅的權利。
探索全民助力扶貧的新電商模式
在上海市合作交流辦的指導下,目前,拼多多已與20多個*貧困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初期,由拼多多扶持;中期形成穩定的第三方‘代服務’機制;后期逐漸退出,合作社全權掌控,并由當地政府確保利益分配依規進行。
拼多多的新電商模式一旦與公益結合,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
比如,2018年5月上線的“多多果園”,用戶在線上虛擬果園中種果樹,成熟后,用戶將免費收到一份由拼多多寄出的來自脫貧攻堅重點地區的水果。
今年水果漲價期間,“多多果園”流量大漲,日活躍用戶增加超過1100萬,用戶收獲快樂同時也成為扶貧一份子。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仇煥廣表示,“多多農園”命中了“人才留存”和“利益分配”這兩個核心問題。如果“多多農園”能完成預設目標,不僅將成為企業參與*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標桿,更將推動更多農業特色產業發生巨大變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