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重慶:勤勞致富的帶頭人(圖)
重慶:勤勞致富的帶頭人(圖)
農業網   時間:2019/7/1 9:20:00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閱讀數:513

蔬菜

  兩條河流環繞滋養,一片沃野瓜果豐碩。重慶市潼南區桂林街道雙壩社區就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糯玉米、苦瓜、辣椒等新鮮時蔬相繼成熟,農戶、客商、蔬菜經紀人在田野間來回奔忙,重型卡車將綠色菜品運往全國各地大型商超和農貿市場……

  這片不到7000畝耕地的肥沃沖擊壩上,創造出了一年蔬菜產值過億的“奇跡”。

  從留不住人的窮鄉僻壤,到備受追捧的富饒之地,雙壩社區黨委書記朱席武,既是家鄉蝶變的見證者,也是勤勞致富的帶頭人。

  “他敢闖肯干,有眼光!”這是聽得*多的關于朱席武的評價。

  闖出舒適圈 “土里刨食”變“田地淘金”

  33年前,雙壩社區還是雙壩村,交通不便,產業缺乏。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老一輩則從“土里刨食”。

  6836畝優質耕地上,種的是水稻、地瓜、紅薯等傳統糧食作物。

  20歲出頭的朱席武剛經歷新婚之喜,不甘于啜菽飲水的生活,躊躇滿志的他尋思著做一番事業,擔起養家的重任。

  1986年的一個趕集天,朱席武到潼南縣城趕集,發現蔬菜攤點人氣火爆,甚至被圍的水泄不通。

  “做蔬菜生意,來得快去得快,是虧是賺,當天就能見到成效。”賣菜商販的一句話點醒了朱席武。

  “我性子比較直,喜歡做很快能見到成效的事。”朱席武琢磨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果生意是個不錯的行當。雙壩村前有涪江,后有人工運河,土壤肥沃,旱澇不憂,非常適合種蔬菜。

  回到村里,朱席武將自家土地的糧食換耕成了蔬菜。不久,又往返云貴和川渝等地之間,做起了蔬菜販賣生意。

  “當時不知道這路子走得對不對,只覺得年輕可以出去闖一下。”朱席武回憶。

  經過幾年的走南闖北,朱席武很快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大王和村里*早富起來的一批人。

  2018年冬季,雙壩社區售往外地市場的蘿卜正在裝車。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闖出商業場 “朱老板”變“朱村長”

  看著朱席武從土里淘金成功,周圍的村民一直躍躍欲試。

  “朱老板,以前我們種菜,收益和糧食差不多,現在的菜能賣個好價格嗎?”在廣東打工的劉中德早就想回鄉工作,照顧家人,但蔬菜的價格行情讓他猶豫不決。

  朱席武看出了鄉親們眼中的期待。其實,在外地,看到別人的村莊因為蔬菜產業變得豐饒美麗,家鄉的產業卻還不成氣候,他早就有了帶動村民一起干、共致富的打算。

  “蔬菜產業大有文章,現在城里人對綠色食品需求很高,我們只要形成規模,打響知名度,售價不成問題!”朱席武告訴村民。

  1996年,受朱席武的激勵,劉中德辭去了一個月一千元的工資,回到家鄉,開始種菜。

  劉中德家中有7畝地,*年,他騰出了1.5畝地種植大蔥和萵筍,一季收成下來,就賺了6000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找準了致富的門道,雙壩村迅速打開了種植蔬菜的大幕。一時間,青蔥碧綠的各類蔬菜鋪滿了良田。

  “我們的蔬菜因為品質高,運到重慶,比其他地區的每斤普遍可以高出一毛錢。你可不要小看這一毛錢!”朱席武表示,因為這每斤多出來的一毛錢,全村一年可以增收2000到4000萬元。

  村民的土胚房紛紛變成了磚瓦樓,朱席武也因為帶動鄉親致富,先后被推選為社長和村長。

  然而,甜蜜的生活才過不久,畫風就開始急轉直下。

  前幾年,大家種出的菜還能賣個好價錢,隨著供應的增加,原有銷售渠道需求走向飽和。2000年后,一些農戶的菜開始滯銷,小山一樣的蘿卜、白菜因為找不到銷路,只能爛在田間地頭。

  村民心急如焚,身為黨員干部,朱席武更是焦灼不已。

  闖出重慶城 “主城菜籃子”變“全國蔬菜基地”

  “要想拓寬銷路,必須讓我們村里的蔬菜走向全國這個大市場,向前輩取經。”2008年,借助首屆中國西部蔬菜采購會在雙壩舉辦的契機,朱席武爭分奪秒與外地客商交流問題,推介產品。

  “雙壩村產的蔬菜品質好,無論外觀還是口感,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就是價格方面,沒有做到公開透明……”山東客商反饋的意見引起了朱席武反思。

  原來,當地一些經營蔬菜代收生意的農民,壟斷了收購價格,蔬菜市價不透明,讓外地客商不敢入場;此外,蔬菜生意需要現款交易,村里基礎設施落后,沒有銀行,交易不便。

  為此,朱席武瞄準痛點,開始各個擊破。

  借鑒山東壽光的經驗,朱席武鼓勵村里年輕人成為職業蔬菜經紀人,幫助菜農和全國客商牽線搭橋。

  隨后,他又花3600元買進了村里*臺地磅秤,交易重量、價格,在電子屏幕上一目了然。

  2010年,經過朱席武的多次銜接,農村商業銀行網點落地雙壩村。銀行落地第五年,存款額就突破了一個億,極大方便了蔬菜交易流通。

  “這一系列舉措,終于使雙壩村的蔬菜價格真正公開透明了!”蔬菜經紀人龔億俊說,經過十多年的信譽建立,如今,農戶和客商坐在家中,只需要把蔬菜照片和采購需求發到微信群,就可以促成上百萬的交易。

  “常常貨還沒運出雙壩,菜款就已經打過來了。”龔億俊說。

  就此,雙壩村不再僅是重慶主城的“菜籃子”,而是徹底打通了“大市場”銷路:總產量四分之三的蔬菜都遠銷北京、上海、山東等省份,有的還走向了新加坡、俄羅斯等世界舞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gll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