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對蝦規模化養殖是我區海涂農民的一門致富產業,但由于技術要求高,自然和市場風險大,要養蝦致富頗不容易。今年對蝦養殖業形勢如何?大棚對蝦養得好固然重要,賣得好也十分要緊。
來到位于九七丘的金海灣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進入養殖區域的中心小道,就發現一口口養殖塘上面都覆蓋了淡藍色的塑料薄膜,總面積達6畝的池塘水面上,一只只增氧泵正呼呼作響,濺起一大片水花。養殖業主孫云彪走到投料臺,拉起投料平底網兜,正在進食的一尾尾淺青灰色的對蝦立即活蹦亂跳入了水。“今年產量不錯每畝賣出了五六百斤。”孫云彪笑呵呵地告訴記者。
今年58歲的孫云彪是海涂有名的對蝦養殖大戶,早在1998年就開始從事水產養殖了,對蝦養殖對他來說是老行當了,今年他繼續打季節差,實行大棚對蝦養殖面積達120畝。3月29日投蝦苗養殖,到5月19日就上市供應,比常規養殖提早整整兩個月。據他分析,今年3月-4月天氣好,加上蝦苗質量好,產量不錯,估計畝產可達750公斤。如果以每500克20元的價值銷售,產值可達3萬元,減去成本平均每畝凈收入可達1萬元,總凈收入可達100多萬元。
“不過,養得好不如賣得好。”孫云彪告訴記者,今年大棚對蝦的價格不是很高,每500克50尾規格大小的對蝦,*時賣到了24.5元,目前逐漸走低,只有18元。不過孫云彪想了一個辦法,他不打算再出售,而是把剩下的對蝦繼續養殖下去,等規格達到每斤15尾左右,再以較高價格賣掉。
在柯橋區天利水產養殖公司采訪時,記者發現這里的大棚搭建更為壯觀,總面積達到了500畝,經理莫家德是我區海涂*早探索大棚對蝦養殖者。“苗種和人工的部分成本已賺到,只要加強后期管理,今年每畝萬把元的收成基本上穩了的。”他憨笑著說。不僅如此,莫家德還打算利用大棚對蝦收獲后的池塘,調整品種結構,在去年養殖試驗的基礎上,再養殖200多畝口味比南美白對蝦好的斑節對蝦,以進一步增加養蝦收入。
當然,柯橋區水技站的技術員*近也很忙碌,進入梅雨季,他們會經常到現場與養殖大戶交流探討,提供信息和技術服務,提出生產銷售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為海涂1500多畝大棚養殖以及外塘養殖對蝦業主提供有效的服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