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促銷費 穩增長 助力脫貧攻堅”系列活動——扶貧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落下帷幕。10天時間里,展區共接待參展群眾9.7萬人次,現場交易額達1537.17萬元,市區多家采購商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進行了產銷對接和貿易洽談,達成合作意向10個,簽訂意向合同達350多萬元。此次扶貧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具有綜合性強、規模大、參會人員多、展出時間長等特點,眾多優質綠色農產品吸引了市民參觀選購。
為幫助貧困地區解決農產品銷路難的問題,2015年以來,思茅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聚焦貧困、產銷對接、合作共贏、助力脫貧”這一主題,以展示展銷為手段,組織全區新型經營主體單位,大力開展貧困地區農產品進高校、進企業、進園區、進社區、進商超、進電商、進深加工等產銷對接“七進”行動,搭建產銷對接平臺,積極整合各方資源,線上宣傳與線下廣告渠道全面鋪開,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強勢推廣產銷對接方式,讓貧困地區更多的優勢特色農產品走向市場、走進單位、走向千家萬戶。下一步,思茅區將大力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著力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優化農產品供給,*程度的助力貧困地區的農副產品銷售。
富東鄉:用好電商平臺。
近日,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富東鄉舉行了一場“富東優品”促銷儀式,幫助農產品搭建銷售平臺,助力貧困戶脫貧增收。
富東鄉富東村村民李新德說:“以前要把自家種的農產品拿出去賣,運輸成本高不劃算,一年辛辛苦苦也掙不了幾個錢,種起來沒有什么積極性。”
面對銷售難的窘境,富東鄉黨委、政府結合實際,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運營,構建當地農產品線上線下流通體系,積極助推富東鄉“一村一品”打造,并推出“富東優品”扶貧大禮包,禮包匯集了包括草果、八角、茶葉、蜂蜜等*具富東特色的農產品。
“現在運營商直接到家里來收,價格很合適,我們也愿意把自家的農產品拿給他們幫代售或者賣給他們。”李新德說,“今年家里的草果、蜂蜜就賣了5000多元,來年想多種、多養,賣更多的錢。”
據了解,“富東優品”扶貧大禮包以“以購代捐”“以購代扶”的方式,推動貧困地區農特產品走向市場。同時,富東鄉又將扶貧大禮包銷售利潤*反哺到“愛心超市”,用于富東鄉人居環境提升積分獎勵資金,鼓勵當地群眾通過積分兌換產品,助推人居環境改善。
富東鄉黨委副書記鮑玉儼說:“下一步,富東鄉將做活電子商務平臺,讓農特產品與城市市民實現‘零距離’,從而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讓貧困地區農產品“不愁嫁”。
加強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市各地大力實施“千企幫千村”、縣域結對幫扶等活動,一些企業還與貧困地區建立對接渠道,取得積極成效。但是也應該看到,由于貧困地區交通、信息、品牌等資源有限,很多農產品缺少 “媒婆”。
為此,銷售渠道的建立已刻不容緩,不能總是靠社會各界的愛心,要做到農產品對接的可持續,必須堅持走產業扶貧之路,實現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各地應搭建對接平臺,暢通產銷對接渠道,提升本地優質農產品品牌知名度,拓展農產品外銷渠道。要實現農商互聯,打造農產品全產業鏈條,發展農批、農超、農社、農企、農校、農餐等各類產銷對接形式,讓農民分享更多全產業鏈增值收益。要完善現代化農產品基礎設施建設,補上冷鏈物流短板,逐步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可追溯體系,保障農產品產銷安全、高效對接。要利用電商平臺,完善縣、鄉(鎮)、村三級物流體系,培育一批網紅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價值,促進農民增收。要加強農產品市場監測,及時引導農產品的生產、上市,促進產銷有效對接,讓貧困地區的農產品“不愁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