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畝桃園一百零幾棵桃樹年收入超過3萬元,而13棵被認養的桃樹年收入就達萬元以上,抵上其他農戶近2畝桃園的凈收入。這樣的事發生在平頂山市湛河區河濱街道潘莊村桃農魏延卿的9號桃園內。
湛河區第三屆“蟠桃節”啟動儀式結束后,記者走進附近的多家桃園參觀,在9號桃園內,多棵懸掛著名字的標牌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都是平頂山市民來桃園認領的桃樹,共13棵,認領價格依據樹的大小從500元到2000元不等。平時我負責管理,所產桃子成熟時歸認領人所有。像這棵大的蟠桃樹,每年可產蟠桃200斤以上,認領價格在2000元。總的認養收入在11000元以上。”魏延卿指著一棵老蟠桃樹說。
桃樹為何能被市民認領?“我種的桃樹管理上心,不打農藥,全過程施用農家肥,結出的桃子口味好。一些市民來晚了經常買不到,就開始掏錢認領了。”魏延卿說。
據了解,自1993年起,在鄉、村的倡導下,魏延卿就開始跟著父親種植蘋果樹、桃樹,然而果樹掛果后,可能是不適應當地土質、氣候,蘋果在長到一定大小后總是壞掉,而桃子個大鮮艷、果肉細膩、口感甘甜。1997年前后,潘莊村果農紛紛砍掉了蘋果樹,改種桃樹300多畝。
“當時經驗不足,都是在摸索。”魏延卿說,那時,年輕的他每次到市區,都要到新華書店購買果樹種植方面的書籍,回到家結合實際認真學習。多年來,他根據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加上自身實踐,認真為桃樹剪枝、疏果,采用辣椒、花椒水噴灑等物理治蟲法防治蚜蟲,人工除草,施用經充分漚制發酵的豬糞、雞糞、牛糞混合肥,保證了桃子的品質和口感。“牛糞上地后地發虛,土壤不板結;羊糞有機質多,含有豐富的磷和鉀;雞糞肥力強,樹木抽枝旺……”魏延卿說。
隨著種植技術的逐漸積累,魏延卿種植的桃子得到越來越多顧客的認可。2012年桃子成熟時節,魏延卿在平頂山市區的早市上,每天所帶的幾筐桃子不足一個小時就被老顧客購買一空,3畝桃園每年都給他帶來近3萬元的收入。
為帶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2017年桃子成熟時節,湛河區在潘莊村舉辦了首屆“蟠桃節”,魏延卿的老顧客紛紛來到他的桃園買桃,當年就有3名顧客認領了3棵桃樹。到今年蟠桃節前,魏延卿桃園的桃樹已有13棵被平頂山市民認領。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