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土種植,不用人工施肥、澆水、除草、噴藥……只要點點手機,2800平方米蔬菜基地一個人輕松搞定。近日,諸暨市馬劍鎮龍門村老陳家農場利用生產型氣霧技術,栽培蔬果綠色高產而在當地出了名。
在諸暨市馬劍鎮龍門村老陳家農場的生產大棚里看到,一排排長方形的藍色“泡沫板”培養槽上,“種”滿了番茄、水果黃瓜、黃皮西瓜等蔬菜瓜果,長勢喜人,不少植株已結果,青綠誘人。
“嘶嘶嘶”……記者聽見培養槽傳來機械噴水的聲音。翻開槽蓋,發現培養槽里面沒有土壤,植株的根系卻很發達。完全裸露在空氣中的根系,“呼吸”著從槽底部安裝的一條水管中噴出的白色霧氣。“這就是我們采用的氣霧栽培技術,是一項目前較為先進農業種植技術。”34歲的老陳家農場負責人潘軍介紹,氣霧栽培通過噴霧裝置把包含氮磷鉀等十幾種必需元素的營養液,霧化成小霧滴狀,直接噴射到根系,提供植株生長所需的水分和養料。
值得一提的是,植株從育苗、移栽、生長再到結果期,蔬菜瓜果所需營養液都由電腦進行控制,什么時候噴,噴多少由傳感器收集數據來智能判斷。另外,大棚內外的氣溫、濕度、光照和天窗、側窗的開度等相關數據,隨時可在手機里查看。“種植過程中,不需要人工施肥、澆水、除草、噴藥,我一個人管著占地約2800平方米的農場,輕松方便。”潘軍說。
“電腦控制,*省力。”潘軍晃了晃手機說。盛夏,白天在陽光照耀下,大棚里的植株蒸騰作用增強,需要吸收較多水分,而夜晚山區氣溫則比較低,植株新陳代謝減弱。如何應對這種氣溫變化?潘軍在手機上登錄控制系統,將白天中午前后的噴霧間隔時間從8分鐘減少為6分鐘,夜晚間隔時間增加至2小時,噴霧持續時間調整為20秒,輕輕松松為植株設置了舒適的生長環境。
據了解,去年8月,老陳家農場從江西引進生產型氣霧技術,著手搭建薄膜連棟大棚探索新種植模式,每畝投資20多萬元。經過近一年的嘗試,今年5月種下的*批果蔬即將上市。
“氣霧栽培技術不僅使蔬菜瓜果的生長環境從土壤中解放出來,而且可以讓平面耕作輕松地發展成為空間立體耕作,農產品受氣候影響小,顛覆傳統種植觀念。”諸暨市農業農村局經濟特產站副站長何丹介紹,大棚頂部橫拉著一條條鋼絲,間隔半米就有一根吊繩一端纏在鋼絲上,另一端系在植株下部,植株繞著吊繩向上生長。“植株‘站立’起來,可以高效運用溫度、光照、水、營養物質等資源,是一種蔬菜瓜果工廠化、集約化種植與生產的*模式。”
“目前農場里,僅番茄苗就種植了4500多株,包含海南千禧、臺灣千禧、枝純、黃妃、安琪拉等多個深受市場青睞的品種,預計畝產可達3萬斤,是普通種植的3倍多。”潘軍說,由于是在干凈整潔的大棚內種植蔬菜,蔬菜質量安全且有保障,市場銷售前景挺不錯的,現在已有不少客戶前來咨詢、下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