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通過‘鏈式’發展,‘鏈’出了好收益,讓蒜農擺脫了暴漲暴跌的‘蒜周期’,值得借鑒。
杞縣農業產業化辦公室的同志告訴記者:“已經舉行12年的杞縣‘大蒜節’,今年不再舉辦了。”作為中國縣域大蒜種植面積和總產量*的杞縣,自2007年起,每年6月都要舉辦“大蒜節”,旨在搭建貿易平臺,搞好大蒜產銷銜接,促進產業發展。
價格如過山車般的“蒜你狠”行情,杞縣蒜農感受*深,確保銷路暢通是他們的心愿。在今年大蒜豐收的前提下,杞縣不再舉辦“大蒜節”來促銷,在于他們跳出了傳統的銷售模式,“鏈”出大蒜的更高附加值。儲藏量50萬噸的保鮮冷藏庫群,支撐著大蒜的四季平穩銷售;80多家大蒜深加工企業,初加工轉化率達到99%,深加工能力超過20萬噸,去年大蒜實現線上銷售2800多萬斤,電商成為大蒜常態化銷售重要渠道……當健全的生產加工倉儲體系和遍及全縣各個鄉鎮的銷售網絡,形成了天天都是“大蒜節”的場面,“大蒜節”顯然失去了舉辦的意義。
見微知著,見賢思齊。杞縣通過“鏈式”發展,“鏈”出了好收益,讓蒜農擺脫了暴漲暴跌的“蒜周期”,值得借鑒。河南省既是糧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隨著價格“天花板”逐步逼近,生產成本“地板”快速升高,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必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
糧食生產是河南省的優勢和*,多彩農業是我省的亮麗底色,每一個河南人對此體味尤深。近年來,我們以“四優四化”為抓手推進結構調整,農業越來越有奔頭,好想你、華英等一批農產品品牌被命名為“中國*”,二仙坡果業創造了“蘋果論個賣”的佳話,西峽“小罐菇”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堅持“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同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雙匯、三全、思念等企業享譽全國,實現了由“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轉變,食品加工業成為萬億元產值的支柱產業,帶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豐產增收。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一段時間以來的水果等農產品漲價,凸顯著“鏈”出我省農產品更高附加值的迫切。事實表明,很多種植戶并不是農產品漲價的受益者,豐收不增收的怪圈之所以存在,產業鏈短、附加值低,沒有形成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的全鏈條,是關鍵因素。消費正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互聯網+”催生新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增長空間;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與旅游休閑、健康養生等其他行業深度融合……新趨勢新變化讓農業站上了“鏈”出更高附加值的新風口。
行動早,見事快,才能抓住機遇實現飛躍。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三鏈同構”上出實招、求實效,農業提質增效就能開辟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勢,具有河南特色的鄉村振興路越走越寬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