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阿拉善盟召開2019年我國農藥產業發展論壇會。與會代表交流探討行業主流發展方向并形成共識:農藥行業產業轉移趨勢已形成。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相關人員在會上表示,近年來,受勞動力成本趨高,環境保護壓力增加,土地、能源等要素緊缺,建設成本、生產營運成本不斷攀升,以及希望靠近市場中心或增加市場份額,重塑產業空間格局等要素驅動,國內農藥企業向經濟發展壓力較小,勞動力成本洼地,環境容量總體寬裕以及土地、能源等要素相對豐富的地區轉移的趨勢較為明顯。
據農業部藥檢所統計,2019年,國內擁有200家以上農藥企業的省市2個;100——200家企業省市有3個;50——100家企業省市有10個,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從2009至2017年新核準農藥企業數來看,總數為155家,江蘇占到了26.4%。以2009年為基數,安徽、江蘇的企業數量有顯著增加,江蘇主要是蘇中、蘇北新增較多。
從產業轉移的方向來看,那些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強、有土地儲量,企業用地需求有保障,有大型氯堿生產企業、能就近供應相關基礎化工產品,有較理想的納污水體或海域、建有危險廢固處置設施,處置能力有余量的園區非常受企業青睞。同時,農藥企業向西部轉移的意愿并不明顯。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副巡視員梅祖保在會上談到,農藥產業轉移首先要營造良好的環境,其次政府盡全力發展規劃定位,還要搭建信息溝通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要做好產業轉移工作,需要完善產業轉移政策體系,以《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2018年本)》為指導,進一步制定本地細化目錄,推動《目錄》真正落地生根。同時組建國家產業園信息發展平臺,組織創建產業轉移合作園區及產業園區聯盟,繼續開展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共同推動產業轉移工作取得新成果。
相關人員表示,農藥企業在轉移時要認清產業面臨的形勢,總結經驗教訓,要注重對轉移承接地區的綜合制造成本的考量、對產業配套能力的要求以及對轉移承接地區營商環境的考察,避免選址不當或進入招商門檻低、環保要求低等不規范的園區,導致發展后勁不足。
與會人士還達成以下共識,產業轉移不是廠房、生產線等的“空間轉移”,要讓轉移成為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契機,實現轉入地與轉出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