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見宰老師的時候,當時覺得這么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能給我們講些什么東西?幾番接觸下來,發現她年輕卻很專業。”近日,蒼南馬站的番茄種植戶曾士巒和記者說起“宰老師”,對其滿口稱贊。據悉,這位農戶口中親切稱呼的“宰老師”,就是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派駐蒼南的科技特派員宰文珊。
記者了解到,從2009年開始,宰文珊被派駐蒼南縣馬站鎮和靈溪鎮,在當地建立示范基地,重點開展番茄新品種引進及配套栽培技術示范,創新番茄、甜玉米輪種栽培模式。2012-2018年間,當地的番茄總產量大幅度提升,增幅達12.31%,總產值由3.4億元增加到6.5億元。這位80后特派員,用小小番茄“激發”出農戶的紅火日子,成為農戶們交口稱贊的致富領路人。
“2009年,蒼南馬站剛剛開始發展番茄產業,急需提供技術支持。當時學校領導就安排我作為一名科技特派員下派到了馬站。”宰文珊回憶道,馬站離溫州市區非常遠,來回*就相當于去杭州一趟了。而且當時的通信也不像現在這么發達,村民有問題的話,有時候通過電話也沒辦法說清楚,都必須要到現場進行指導,有的時候一周甚至要去兩三趟。
事實上,剛被派到馬站的時候,很多村民對宰文珊也有過質疑,“這么年輕能給我們指導什么呀?蒼南話不會說能聽得懂嗎?”為此,宰文珊*次不厭其煩地通過各種方式為農民講解先進技術,推廣新品種,讓村民的疑慮在*次的用心溝通中慢慢化解。
據悉,蒼南因其特殊的區位和自然條件優勢,是浙江省設施越冬番茄生產的主產區。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宰文珊在馬站鎮成立了番茄新品種引選與配套安全栽培示范基地進行推廣,占地40多畝,基地內噴滴管設施齊全,還引進了許多新技術。種植效果如何,一目了然。“馬站當地的農戶對于接收新事物能力比較強,示范基地建成大概半年的時間就看到了成效。效果出來了,農戶也就自然愿意相信了。久而久之,農戶們開始主動聯系我幫忙解決種植技術問題。”宰文珊說,2009-2011年她在馬站擔任特派員期間,實現了馬站片區越冬番茄生產面積從2000畝到10000畝的拓展, 相應的技術引進及推廣應用有力服務了產業發展。
為了能更好地推廣技術,輻射整個蒼南縣,2011-2013年期間,宰文珊在蒼南靈溪擔任科技特派員,立足于靈溪種子種苗發展狀況,建立10800平方米的集約化育苗基地,開展育苗配套技術研究;建立100畝示范基地,開展新型設施越冬防寒、水肥一體化等配套新技術示范,示范基地相應新技術輻射靈溪片區近萬畝的番茄生產,實現了靈溪片區番茄平均畝產量從5520公斤/畝到6130公斤/畝的升級,相應的技術引進及推廣應用有力支撐了產業發展。此外,還培育了省級科技型企業1家、省級研發中心1家,省級扶貧專業合作社2家,在當地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宰文珊說:“我們一開始做增產增效到提質增效再到現在做節本增效,因為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們要不斷推廣新制度、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實現產業減肥減藥與增產增效協同發展,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提供技術支撐。使‘蒼南越冬番茄’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更讓宰文珊感到欣慰的是,蒼南番茄產業的迅速發展吸引了大量在外務工農民返鄉從事番茄產業相關工作,解決了蒼南縣上萬名中青年就業問題。“我一直是從事番茄研究的,也希望能在田間實踐,解決真正的難題,轉化為真正的效益,為農民帶來真正的好處。”宰文珊如是說。
如今的宰文珊帶著特派員團隊項目繼續服務于蒼南縣番茄產業,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在擔當特派員的道路上不斷譜寫著新時代的助農之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