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正式立項開展脫貧攻堅的全國性社會組織共有686家,2018年共開展扶貧項目1536個,扶貧項目總支出約323億元,受益建檔立卡戶約63萬,受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約581萬。
近年來,在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中,對參與“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開展扶貧的社會組織予以傾斜。截至目前,共立項406個,項目資金共1.77億元。同時,召開了10場全國性社會組織參與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動員會,號召400余家全國社會組織積極參與“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據介紹,民政部目前與國務院扶貧辦建立了長效溝通機制,加強貧困地區扶貧需求和社會組織對接,及時解決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支持農業農村部“貧困地區農產品出村行動”,聯合開展“三區三州”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專場活動,現場簽約超45億元。與衛健委聯合舉辦了“社會力量參與健康扶貧*案例征集活動”,切實推動社會組織參與健康扶貧。同團中央社會聯絡部聯合印發《關于開展2019年度全國青年社會組織“伙伴計劃”*項目征集活動的通知》,引導廣大青年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
全國性的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在不同層面均開展了工作。產業扶貧方面,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和相關科技類社會組織,通過參與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推動貧困地區特色產品銷售,促進消費扶貧,為貧困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教育扶貧方面,全國性社會組織特別是基金會,廣泛參與實施教育扶貧結對幫扶、扶貧助學等項目。據統計,2018年,全國性社會組織在教育扶貧方面開展的項目超過了400個,投入資金達39億元。健康扶貧方面,醫療類社會組織通過開展健康項目、組織專項救助、提供醫療技術支持、衛生人才培訓和緊缺設備援助等,幫助貧困地區解決大病、地方病、慢性病等問題。在異地扶貧搬遷方面,全國性社會組織通過發揮專項建設規劃、心理疏導、關系調適等方面的優勢,促進搬遷群眾融合適應,幫助搬遷群眾發展生產、促進就業,提高脫貧能力。據統計,全國性社會組織參與異地扶貧搬遷的基礎性項目建設156個,投入資金超過11億元,在搬遷村開展其他各類項目37個,投入資金近2億元。
如何使協作幫扶取得更好成效?如何更好發揮人才支援和交流的作用?諸多問題指向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截至目前,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已組織社會組織到對口支援地區開展了項目對接,投入資金和物資超過了2億元;廣東再次制定相關實施方案,要求在全省范圍內引導和動員社會組織開展“廣東社會組織支援‘三區三州’建設”專項行動,并對任務進行了層層分解;上海、福建、山東也正在積極開展貧困地區需求調查,并將于近期組織社會組織開展對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