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性魚類,通常是指生活在18~23℃水域中的魚類,主要包括冷水性的鮭鱒魚、亞冷水性的鱘魚以及裂腹魚等。特別是鮭魚,與鯉科魚和羅非魚同屬于世界三大主養品種。在我國,冷水魚養殖已有50余年的歷史,2018年,我國鱘魚產量約8萬噸,鮭鱒魚產量達4.4萬噸。
“冷水性魚類多數生活在清凈無污染水域,決定了無公害的產品特質,又由于冷水性魚類大多肉質細嫩、無肌間刺,富含EHA和DHA等不飽和脂肪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近日,在四川省天全縣舉行的全國冷水性魚類養殖模式現場觀摩活動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鄧偉表示,我國冷水資源多分布在東北、西北、華北及西南地區,依托當地自然資源合理發展冷水魚產業,對產業扶貧和發展現代漁業具有重要意義。
從自然條件看,我國具備大力發展鮭科冷水性魚類養殖的基礎。據中國水產學會鮭魚專業委員會統計資料估算,我國目前可利用的冷水資源流量超過5000立方米/秒,冷水魚養殖的潛力超過50萬噸。2018年鮭鱒魚類養殖年產量僅占可利用資源的8%。
冷水魚養殖發展不充分的現狀折射出了當前的產業瓶頸和困難。特色淡水魚體系鮭鱒種質資源與品種改良崗位科學家王炳謙表示,目前我國鮭鱒魚養殖以直流水和網箱養殖為主要模式,總體上屬于粗放狀態,導致生產規模難以做大,產品形式單一,品質參差不齊,加工能力有限。
四川是冷水魚產業大省,經過多年的培育,盆周山區以鮭鱒魚、鱘魚、雅魚及土著魚類為特色的冷水魚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養殖面積超過10萬立方水體,年產值超過10億元。
“特別是魚子醬已經成為四川優質水產品的一張新名片,目前產量達20噸,出口量達18噸,并有望在3~5年內占據世界魚子醬產量的20~25%。休閑漁業三分之一以上產值來自冷水魚產業。”四川省水產局局長何強說,2019年四川省財政結合產業扶貧政策,投入800萬元引導建設冷水魚養殖基地,支持有資源條件的貧困村發展冷水魚養殖。
鄧偉表示,結合冷水魚產業發展現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將進一步在良種選育、養殖管理和漁業機械化投入等方面深入研究,推進設施漁業建設,注重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研究,助推冷水魚這一朝陽產業做大做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