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河南信陽高寨村老支書高正軍先后5次物色年輕人接手自己的工作,但都沒成。“人都往外走,村里留不住。”
黨員隊伍青黃不接,不只是一個高寨村。市縣開基層黨員大會,臺下總是白發人多黑發人少。“連用電腦打字都要去求人,還談啥發展!”高正軍感慨。
可近幾年回鄉的年輕人多起來了。生于1987年的陳家志和生于1977年的黃銀基,回鄉后一個搞稻蝦共養,一個搞蘭花種植,都帶動了不少農戶。去年,兩人都積極向組織靠攏。
高寨村所在的信陽羅山縣靈山鎮,這些年鄉村振興搞得熱熱鬧鬧。陳家志和黃銀基為啥都向組織積極靠攏?“創業不易,要流轉土地,要發動村民,要引進技術,要找準銷路,基層組織就是我們的后盾。”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抓多彩田園建設從何聚力?信陽市以“嚴鄉、強村、育新”提升組織力,讓黨建落在事上,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用組織振興的力量把方方面面融成一體,也就讓陳家志、黃銀基這樣的回鄉創業者找到了依傍。
沈軍是光山縣南向店鄉人,在外打拼了20年。“在外掙了錢,為啥想回來?因為落單。過去幾次回鄉投資都沒成,為啥?還是因為落單。”現在,他已是預備黨員,成了產業鏈支部和村級后備干部。“這次,不再是我一個人創業,是黨支部組織起一支隊伍和我一起干事。”
為了幫基層干成事,信陽創新黨組織形態,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商城縣里羅城村坐擁山水林田,適合發展休閑度假。旅游公司進駐后卻發現村兩委不管事,5個村民組又各有主張,公司陷入空轉。進退關頭,是大別明珠田園旅游綜合體黨總支把大家結成共同體。眼下項目順利推進,有12名年輕人陸續遞交了入黨申請。
組織功能得到強化,基層各項工作就注入了活水。光山縣東岳村這個春天義務種植了50畝香樟、樸樹。村支書楊長家說:“我干了20年村支書,前面17年都沒這3年變化大。過去開黨員會要發誤工費,如今我倡議在村里植樹,微信上3天就捐了幾萬元!”
“不僅是我們高寨村,全鎮12個村街支部里,11個都有了‘80后’。”高正軍說。“整個信陽市35歲以下村黨組織書記占比已提高到25.9%;產業鏈黨組織中,45歲以下的占比超過60%。”信陽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介紹說,“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是一件事,不是五件事。組織振興了,鄉村振興就能形成合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