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正是水草豐美,魚兒生長的旺季。地處三江交匯處的同江市憑借轄區內206公里長的水域、7萬畝的水域灘涂養殖面積,大力發展水產漁業,贏得了“中國鰉魚之鄉”的美名。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了解到,近兩年,黑龍江省發揮同江市等18個邊境縣(市、區)得天獨厚的漁業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推進休閑漁業和冰雪漁業發展,強化水產品營銷及加工,引導漁民創新創業,使漁業發展成為興邊富民的“生力軍”。
據統計,2018年,黑龍江省18個邊境縣(市、區)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04.8萬畝,占全省養殖面積的17.5%;水產品產量7.86萬噸,占全省水產品產量的12.8%;名特水產品養殖產量1.91萬噸,其中,鱘鰉魚322噸,河蟹400噸。漁業經濟產值達到20.57億元,占全省漁業經濟總產值的21%。漁業帶動勞動力就業達2.58萬人。
近兩年,黑龍江省以規模化、集約化和漁業健康養殖為重點,通過大力發展特色水產品養殖和建設魚類種質資源保護區項目等,打造了特色鮮明、品質優良的邊境漁業。在邊境地區漁政基礎設施建設、漁業資源養護、漁政執法經費等方面共計投入1億多元,有力地促進了邊境地區漁業的健康發展。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邊境漁業資源優勢正在凸顯。邊境地區漁業捕撈生產歷史悠久,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水產品加工工藝代代相傳,各地將水產品傳統加工方法和現代加工工藝相結合,創建了“黑瞎子島”牌、“東龍鱘”牌等*水產品品牌。赫哲族利用魚皮制作的魚皮畫和服飾等手工藝品更是享譽全國。同時,各地充分挖掘漁獵文化資源,通過舉辦開湖節、冬捕節、垂釣大賽等系列活動,講述邊境民族地區漁獵文化,使休閑漁業得到長足發展,轉變了漁民傳統“貓冬”觀念,全省冰雪漁業經濟逐漸掀起熱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