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整合資源共促中非水稻產業合作
整合資源共促中非水稻產業合作
農業網   時間:2019/7/25 9:08: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372

  前不久舉行的首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上,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CICETE)、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非洲聯盟、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非洲綠色革命聯盟(AGRA)七方在湖南長沙共同簽署了《關于加強中非水稻領域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倡議》,旨在利用合作伙伴優勢,加強中非在水稻領域的合作。

  為進一步擴大倡議影響力,促進中非水稻產業合作,近日,蓋茨基金會在北京舉辦了“中非水稻產業合作潛力”研討班。來自CICETE、AGRA、非洲國家以及中國走進非洲企業代表等做了專題報告,共同探討了非洲國家的糧食安全狀況、水稻種植技術和投資缺口以及如何在《倡議》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中非在水稻研發、投資、推廣等領域的合作。

  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時宣布成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用以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議程。目前南南基金資金規模達30億美元,覆蓋領域眾多。CICETE南南基金項目處處長張寧用“里程碑”來形容《關于加強中非水稻領域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倡議》,認為該《倡議》既有宏觀遠景,又有相關具體行動。《倡議》發布當晚中方有關單位、莫桑比克農科院、蓋茨基金會共同啟動了中國-莫桑比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三方合作項目。“中非水稻合作抓住了非洲農業發展的關鍵,契合非洲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烈愿景。三方合作或多方合作是一個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路徑,有利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

  始建于2011年的莫桑比克萬寶農業園,是目前中國在非洲*的水稻種植項目。該產業園將中國在水稻種植領域的先進技術引入莫桑比克,為當地的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莫桑比克農業部農業林業司司長佩德羅·迪祖庫拉博士在交流中說,目前莫桑比克僅有10%的可耕地面積得到了使用,在發展農業生產方面仍然具有較大潛力和大量機會,可以吸納許多投資。同時,莫桑比克在水稻種植和生產方面存在著很大局限,如農業機械、技術引入和資金方面的短缺,中國的經驗技術能夠為其提供幫助與借鑒。

  “尼日利亞作為非洲第二大國家,2010年有7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農業也是尼日利亞創匯的主要來源,木薯、腰果、大豆等農產品是尼日利亞主要的創匯產品。”尼日利亞西北地區農業部主任馬修·奧沃拉比說。由于人口增長迅速、人口結構年輕,尼日利亞聯邦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發展,但目前生產與消費之間仍存在重大缺口,2018年尼日利亞水稻消費700多萬噸,自產596萬噸,缺口達到160多萬噸。馬修希望,中國能進一步加強在尼日利亞的農業項目發展,促進產業鏈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也希望中方加強對尼方農技人員的技術培訓,降低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更好地實現農業技術的轉讓。

  建立“公司+農戶”生產基地,帶動尼日利亞5000多名農戶實現增產增收,幫助當地稻谷增產超過100萬噸;成功注冊登記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常規水稻品種“伽瓦1號”,該品種在同等條件下,較尼之前主流水稻品種增產30%,且具有廣泛的適應性;興建阿布賈(尼首都)農業高科技產業園,打造中國農業技術裝備在非洲的示范培訓和推廣中心……中地海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扎根尼日利亞10多年,取得了不少階段性成果。公司副總經理汪筠在經驗分享中談到,在非洲直接照搬中國的模式經驗是不行的,要在中國技術經驗模式基礎上結合非洲的實際情況創新。同時,找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建議“抓兩頭、放中間”,在種子和加工環節發力,種植環節充分與當地農戶及行業組織合作。

  “包括稻米在內的中非農業合作前景廣闊,有很大成長空間。一方面中國多種農業發展模式、農業技術和產業化開發經驗適合非洲,雙方具有巨大的農業產業化產能合作空間,可以進行產業和技術合作,提升非洲農業生產能力。另一方面中非農業互補性強,非洲具有明顯的農業資源優勢,中國是全球重要的農業產品需求市場和農產品進口國,對非洲熱帶經濟作物需求巨大,為非洲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汪筠說。

  AGRA是2006年在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號召下成立的非洲地區國際性非政府組織,總部位于肯尼亞內羅畢。AGRA政策與國家能力建設項目官托馬斯·阿羅科優博士介紹了AGRA在推動非洲農業發展與農業轉型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其在中非農業合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尼日利亞,我們有一個現象叫作‘拖拉機的墳場’,即拖拉機由于操作不當被損壞的情況非常嚴重,這就造成了大量的浪費。”托馬斯以中非農業機械化合作項目為例,指出中國在農機制造、使用等方面具備極大的優勢和經驗,中國企業可以把拖拉機銷往非洲,并教會當地農戶如何操作拖拉機和其他農業機械,實現互利共贏。

  作為《倡議》的簽署方和推動方,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項目官劉東認為,推動中非農業合作,特別是中非水稻產業鏈的合作,本質上需要實現資源整合。這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整合中非之間的農業與水稻領域的科研合作、技術推廣合作和企業投資合作;二是有機結合援助資源與社會資源。企業在發展自身的同時帶動了當地農業生產,因此政府、國際組織和企業可以進行更加深度的合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d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