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應對世界糧食危機 小麥育種很關鍵(圖)
應對世界糧食危機 小麥育種很關鍵(圖)
農業網   時間:2019/7/29 13:43:00  來源:科技日報  閱讀數:427

小麥

  世界農業種植已占用了全球約40%的土地面積,并產生人類約四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然而,全球72億人口中,仍有8.2億人口生活在饑餓邊緣。

  “預計全球人口將在2050年增長至98億,糧食需求將增加56%;相應的耕地需求將增加5.93億公頃,相當于兩個印度的面積;而由農業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增至150億噸,遠高出《巴黎協定》目標下的20億噸。”7月22日—26日,*屆國際小麥大會在加拿大薩斯卡通舉行,普林斯頓大學、世界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蒂莫西·瑟金格在大會主旨報告中指出。

  如何在不增加耕地面積,不引發氣候災難的情況下,滿足新增糧食需求,養活新增的數十億人口?瑟金格認為,在改變飲食習慣、減少糧食浪費的同時,必須在全球農業生產方面實現重大轉變,對生產技術迅速進行改進,培育新的作物品種,快速適應氣候變化的挑戰。

  作為全球*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滿足了人類20%的卡路里和蛋白質需求,是全球89個國家25億人口的重要主糧。小麥在可持續糧食供應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小麥也面臨著氣候變化、極端天氣、病蟲害等多方面的威脅。

  “小麥在養活更多人口的同時,需要減少土地使用,實現可持續耕種。未來30年,預計對小麥的需求將增加60%,而氣候變化給小麥產量帶來了難以預測的影響,我們必須解決這一復雜難題。”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主任馬丁·克羅普夫強調。

  從本次大會可以發現,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正通過多種方法來應對上述諸多挑戰。除了與實際應用直接相關的新品種、新性狀研究之外,也有科研團隊專注于小麥基因組測序和染色體精細圖譜繪制,從而為解析小麥基因組進化和馴化提供高質量的基因組信息,加速栽培小麥的遺傳改良和分子設計育種。

  “科學家們正攜手通過全球合作、種質交換及創新方法等解決這些問題。比如,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小麥的溫度回應機制,通過綜合使用遙感、基因圖譜、生物信息等技術,使小麥更耐高溫、更抗旱。”克羅普夫介紹。

  瑟金格認為,除了通過育種改良提供合適的種子外,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之處還在于機械化與適當監管兩個因素。其中,適當監管尤其重要,比如基因編輯技術在作物育種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潛力,但要實現實際應用,需要政府選擇正確的監管路徑。

  “糧食安全涉及育種科學家、農民、政府決策者、經濟學家、專業傳播人士等方方面面,絕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瑟金格說,要實現零饑餓,需要全社會各方面一起努力。

  我們了解到,國際小麥大會由國際小麥遺傳大會和國際小麥會議兩個歷史悠久的會議合并而來,目的是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交流。此次大會有來自世界各知名研究機構的900余名科學家共聚一堂。

  中國是世界上*的小麥生產國與消費國,小麥是中國除水稻、玉米之外的第三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高達2400萬公頃,年產量超過1.3億噸。據悉,中國目前在小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組、抗病蟲害、抗旱、營養等方面,除了本土自主創新外,國際合作對于相關研究的突破也具有重要價值。此次大會共有來自中國農科院、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華中農業大學等的50余名代表參會。

  “中國是世界上*的小麥種植國家,在小麥研發方面成績突出,在促進南南合作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期待未來我們能與中國推進實質性合作。”克羅普夫說。他同時透露,第二屆國際小麥大會將于2021年在北京舉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jy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