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先苦后甜 張建勛種糧這4年
先苦后甜 張建勛種糧這4年
農業網   時間:2019/8/6 10:52: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378

  盛夏八月,齊魯大地熱浪滾滾,連日的干旱讓新出的玉米苗無精打采。昌樂縣朱劉街道種糧大戶張建勛站在地頭,望著3臺正在作業的自走式噴灌機,頗多感慨:“自從上了這些噴灌設備,解決了灌溉成本高、用工多的難題,我種糧才算實現了扭虧為盈,這兩年更是越種越有感覺了。”

  自2015年大規模流轉土地播下小麥開始,張建勛種糧已經4個年頭。從前兩年的“賠本賺吆喝”,到這兩年的“收益有保障”,張建勛走出了與很多新型經營主體類似的道路:懷著滿腔熱情投身農業,在磨難和教訓中艱難成長,一度迷茫乃至心灰意冷,逐漸形成規律性認識并找到“成功之鑰”……

  在昌樂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黃軍清看來,張建勛的成長之路,為政府部門扶持培育規模化種糧主體提供了頗多可鑒之處:“一是瞄準澆水、植保、播種等關鍵環節,通過項目扶持、社會化服務等方式,破解‘關鍵瓶頸’;二是農業技術人員不僅要提供針對性的技術幫扶,還要幫助出主意、想辦法,提供多種形式的精神關愛,幫助種糧大戶走出困境,堅定信心。”

  盲目擴規模,種糧路坎坷

  朱劉街道是昌樂縣的工業強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快,農業兼業化趨勢明顯。2015年,在外做生意小有積累的張建勛,看到一片片鄉親們無心料理的土地,痛惜之余,又感到可能是個機遇。于是,他流轉50畝土地牛刀小試,當季收入4萬多元。

  “種糧食,有規模才能有效益。”抱著這樣的想法,張建勛注冊成立了苗豐家庭農場,連簽幾個土地流轉大單,很快將種糧規模擴大到2000畝:“當時算著,小麥、玉米只要兩季能打到2000斤,毛收入2000多元,扣除600元的地租和每畝不到千元的種植成本,肯定掙錢。”張建勛說。

  然而,種50畝地和種2000畝地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張建勛這2000畝地基礎條件差,很多地塊沒有水澆條件,2016年辛勞一年,工錢付出去五六十萬元,兩季糧食產量都是800斤出頭,玉米收獲時還遭遇連陰天,無奈以0.5元/斤的價格“賤賣”了。

  累瘦了、曬黑了,一年下來賠了50多萬元,有股倔勁兒的張建勛不甘心,2017年繼續大干苦干,兩季糧食產量總算到了2000斤,然而由于澆水、植保等環節用工量太大,一年到頭算下來還是沒掙到錢。

  “當時,中央文件里提出了鼓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我感覺說到心坎上了。”張建勛說,“咱土地基礎條件差,種植經驗不足,規模一下擴大到2000畝,管理上完全依賴雇工,保障不了質量,根本掙不到錢,甚至隨便遭遇點兒風險就賠錢。”

  政府來幫扶,走上康莊路

  “算下來,咱每畝600元的租地成本不算太高,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就是澆水和植保兩個環節用工太多,難以精細管理。只要打破這兩個瓶頸,種糧肯定掙錢。”兩年坎坷路下來,張建勛終于對種糧增收有了清醒認識。

  如何破解?改善農田水利條件需要大量投入,靠自己辦不到,張建勛就找到了縣里的農業、水利等部門。

  縣水利局為張建勛爭取到了山東省財政“高效節水灌溉試點項目”,項目資金280萬元,張建勛自投140萬元,引進指針式噴灌、卷盤式噴灌、固定式噴灌三種節水噴灌模式,實現了對整個農場的灌溉全覆蓋。縣農業局農技推廣站站長孟祥曉進駐農場,提供跟蹤服務,秸稈還田、深松整地、寬幅精量播種、飛防植保、玉米單粒精播、一增四改、適期晚收等技術,全部在農場落了地。

  “與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比較,噴灌周期縮短為10天左右,一年節水12萬立方米,節約用工成本20多萬元。”說起節水噴灌,張建勛立馬把數據羅列出來,“這些都是實際驗證過的。”

  2018年,苗豐農場兩季糧食總產達到2500斤,每畝實現了將近600元的純收入,張建勛終于掙到了規模化種糧的“*桶金”。今年的麥收,農場小麥平均畝產達到1300多斤,小麥收下來就直接送到了面粉廠,每斤能多賣1毛錢不說,第二天就能拿到售糧款。

  未來種糧路,老張有話說

  “成本方面,利用規模優勢,種子、農藥、化肥直接對接大經銷商,拿到批發價,每畝生產成本降低15%。”

  “種糧食,七分種,三分管,先進的播種設備、播種技術和良好的播種墑情是關鍵,只要播種質量高,豐收基礎就牢了。”

  “終端方面,作為‘大客戶’,產出的糧食直接對接糧食加工企業或種子公司,平均每斤售價高出市場價格一到兩毛錢。”

  如今,談到如何種糧增收,張建勛已然如數家珍。而且,在農場管理上,張建勛從原先的幾十名務工人員中精選出4名三四十歲的職業經理人,每人管理500畝,實行“對比管理、績效考核”。“植保依靠社會化服務,澆水都用手機聯網遙控,其他環節實現全流程機械作業。現在,他們都干勁十足,干得好的一年能掙到10萬元。”

  接下來,張建勛還準備上一臺烘干設備,再引進山東農科院和濰坊悍馬農機新研發的一臺先進播種機械,還準備多參加一些科技觀摩會和技能培訓會。今年秋種,他準備引進種植“濟麥44”“濟麥229”等強筋小麥新品種,這是用于制作*面包、拉面等食品的專用品種。

  “前段時間,我參加了幾個小麥品種觀摩會,這兩個品種基本能實現高產穩產,每畝收益能比普通小麥高出200多元。”張建勛說,“干一行,愛一行,要想種好糧食,需要在專業化發展的基礎上、在產業鏈延伸上做文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d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