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在柬埔寨養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柬埔寨養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農業網   時間:2019/8/6 10:54: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404

  中國農業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兩種資源開拓兩個市場并不是新鮮事,但個體養殖戶在異國建養雞場卻是不多見。作為上世紀90年代上海的“養雞狀元”,唐建國就是這樣一位敢于走出去的養雞專業戶。

  2010年,積累了20多年規模化、工業化肉雞養殖經驗的唐建國,孤身一人來到柬埔寨首都金邊郊區,建起現代化養雞場、飼料加工廠,形成了從育種、孵化到肉雞銷售的肉雞產業鏈。前后10年,他的養殖場肉雞年產量達100萬羽,在金邊一帶的市場占有率居領先地位,是除了泰國正大集團之外柬埔寨第二大養雞企業。

  是什么原因促使唐建國走出國門前往柬埔寨?在柬埔寨養雞和國內養雞有哪些不同,又有什么樣的體會和經驗?記者帶著這些問題來到唐建國位于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的家中。

  “我就是膽子比較大而已。”得知記者的來意后,唐建國說,“我曾經組織過同行考察團去柬埔寨,去了100多個人,一個都沒留下,開始是我一個人養雞,現在還是只有我一家中國養雞場。”

  養雞是門技術活,何況是去柬埔寨,膽子大是一個方面,重要的是技術,是能夠在異國他鄉解決養雞各環節問題的資本。

  唐建國喜歡養雞,1986年從部隊退役后被安排到鄉鎮企業,只上了10個月班,唐建國就辭職專門從事養雞。短短10年,唐建國就脫穎而出,獲得了由華東地區10家科技報組織評選的“華東地區十大養豬養雞狀元”稱號,還被上海市農村工作委員會評為“上海市農口‘十路百佳’青年人才”。2000年,唐建國的養雞規模達到了年產300萬羽,在青浦區首屈一指,因此成為2001年-2003年的“上海市勞動模范”。

  “這些榮譽記錄著我的養雞經歷和我的個人成長經歷,我都保存著。”說到這里,唐建國從柜子里翻出一大堆榮譽證書,上述提到的獎章、證書一個都不少。

  唐建國事業蒸蒸日上一是得益于他熱愛養雞,二是得益于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當時,他通過聯合當地農民共同發展,每年的收入非常可觀。正當他想大展宏圖的時候,迎來了社會發展和農業產業轉型期。特別是經歷了2005年禽流感沖擊之后,唐建國不得不直面環境、土地資源的壓力,畢竟,青西地區是上海水源地保護區,養殖業收縮、外遷勢在必行。

  “當時也考慮過去安徽、江西等地發展,后來意識到后發地區遲早會像上海一樣迎來轉型,況且,產品*終還是要銷往上海,市場競爭壓力會越來越大,不如從長遠考慮,去國外養雞。”唐建國說。

  2009年,唐建國前往澳大利亞和柬埔寨考察,發現柬埔寨還沒有規模化養雞場,市場上雞的品質沒有國內好,售價又高,當地自然資源又相當豐富,于是當機立斷去柬埔寨。

  經過柬埔寨中國商會的牽線搭橋,從租用土地到雞舍改造,唐建國的*個異國養雞場僅用了3個多月時間就正式投產。這3個多月時間,也讓唐建國認識到柬埔寨與國內環境的不同。

  “在國內養雞,政府會在各個環節給予扶持,特別是疫病防控方面,政府主動承擔起很多責任,在柬埔寨一切都得自己來。”唐建國頗為感慨。

  唐建國告訴記者,柬埔寨對農產品需求量很大,但是地方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卻不大,基礎設施、產業配套也十分落后,更不要說給外來投資者制定優惠政策了。

  然而,這些并沒有難倒有著20多年養雞經驗的唐建國。沒有設施就從中國運過去,沒有豆粕就自己加工,需要祖代雞就從越南進口。就這樣,對養雞產業每個環節都了如指掌的唐建國在柬埔寨迅速立足,并快速發展。如今,唐建國擁有兩個養雞場,面積擴大到20多畝,雇傭了40個當地人。

  2009年,唐建國剛到柬埔寨時,當地政府的指導工資是每個月60美元,他以80美元聘用工人,如今工人工資漲到了182美元。但是,唐建國的貢獻還遠不止雇傭人員的工資收入增加,他新開墾了80畝荒地進行水產養殖,希望以此把國內的循環養殖技術和產業模式帶到柬埔寨,推動柬埔寨畜牧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在唐建國看來,柬埔寨不但植物生長茂密,水資源也很豐富,加上濕熱的氣候,水產品如甲魚、烏龜等一年四季不間斷地生長,加上較低的土地價格和人力資源成本,柬埔寨的養殖業優勢得天獨厚。

  除了養殖資源優勢,還有市場優勢。據唐建國介紹,目前柬埔寨正值雨季,是一年當中肉雞價格*的時期,折算成人民幣每斤超過7元,凈利潤要比國內高出不少。

  有資源有市場,產業的騰飛就剩下人才和技術了,基于這些判斷,唐建國正著手把事業從畜牧養殖擴展到水產養殖,而且起點高,以雞糞為飼料養殖巴沙魚,打造循環農業模式,從一開始就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夯實企業優勢。

  “我這次回國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想把上海的蘆筍引到柬埔寨,嘗試種養業全面發展,我相信國內農業企業遲早會涌向柬埔寨,我就做個開路先鋒吧。”說到這里,唐建國顯得信心十足。

  話音未落,唐建國的手機響了,他告訴記者,兩位浙江象山的企業老總專程來上海談水產養殖合作事宜,聯手開發柬埔寨的80畝地,形成完整的水產養殖產業鏈。

  改革開放不僅讓中國的農民富了起來,中國的職業農民還擁有了走出國門的能力和魄力。記者相信,假以時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唐建國”,帶著中國新農人的技術、理念,為自己創造人生價值的同時,讓異國的民眾享受到中國農業方案和智慧帶給他們的美好生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d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