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山區由于徑流切割自然形成的地塊碎小與人為劃分地界形成的耕地碎片化問題,已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制約因素。
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然而當下,由于農村人口進城務工經商和照顧子女上學,農業勞動力不足已成為農業生產的制約因素。農業產業興旺單靠土地經營權流轉很難實現,目前大多數山區農村,一家人經營幾畝、十幾畝土地尚有困難,流轉回來更多的土地更無力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靠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而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是耕地的適度規模化。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方山區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修建了不少的梯田、壩地和小水利,對農業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當時生產力低下,多靠人力作業,費力費時,修建的“三田”質量低,單塊面積小,大多數不能機械化作業,有的還存在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加重水土流失的負面作用。
當下我國在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已積累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生產能力,農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電通公路,具備了打通到山區耕地*后幾里的“瓶頸”的條件。首先要在充分調研、專業規劃的基礎上,對北方山區農村耕地進行規模化整治,按照自然地形,因地制宜,平整出道路暢通、可機械作業的農田。同時匹配山水田林路綜合整治,合理安排和利用其他土地資源。其次,土地應規范適度流轉給家庭農場和農業大戶經營,再鼓勵和支持城市企業和資本健康下鄉,組建機耕、播種、病蟲害防治、化肥種子供應、產品收購、銷售等產前產后專業服務體系。在這樣的生產條件下,有了適度規模經營,有了通暢的村間與田間道路,有了專業的社會化生產服務,農村現代化便有了發展的空間。農業產業興旺了,農民脫貧致富就有了可靠保障,推進鄉村振興就有了堅實基礎。
要實現以上目標,農村要有三方面的調整和保障:一是土地已劃給農戶,規模化治理要注意農戶權益調整;二是耕地規模化整治的協調、組織、流轉工作量大面寬,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作用;三是需要吸引農村精壯勞力返鄉,以其知識結構、思想觀念帶動耕地規模化整治。要實現耕地規模化整治,還要提高基層干部工作積極性,為耕地整治及農村綜合治理提供組織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扶持農業產前產后專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真正實現農業現代化生產和服務,達到產業興旺的目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