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貴州:來一場深刻的農村經濟產業革命(圖)
貴州:來一場深刻的農村經濟產業革命(圖)
農業網   時間:2019/8/12 9:32:00  來源:貴州省人民政府網站  閱讀數:392

農村

  貴州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地省份,農村產業的興旺發達,不僅關系到貧困群眾的脫貧大計,更關系到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長遠大計。

  去年以來,貴州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深的刻的產業革命,奮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2018年共調減低效玉米種植785萬畝,替代種植蔬菜、水果、中藥材、茶葉、食用菌等經濟作物667萬畝,帶動全省160.8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348.4元,推動*產業增加值增長6.9%,增幅居全國之首。

  如今的貴州,一些地方“農村祖祖輩輩種玉米的傳統、樣樣都有樣樣都不成規模”的歷史正在加快改變,充滿希望的特色產業正在加快成長。

  發展農業特色產業

  貴州是我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境內92.5%的地區是山地。受限于地形地勢,玉米曾長期是該省農業的“主角”,人的口糧、畜禽的飼料都來源于此。

  但由于土地貧瘠,水利灌溉條件差,貴州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玉米種植產量低而不穩,投入產出率低,對農民脫貧增收的貢獻極為有限。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玉米庫存充足,存糧消化壓力較大。原農業部在2016年出臺《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包括貴州省在內13個?。▍^)的非玉米種植優勢區域,調減玉米種植面積5000萬畝,同時立足各地的氣候條件、生產水平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重點發展青貯玉米、大豆、優質飼草、雜糧雜豆、春小麥、經濟林果和生態功能型植物等,促進農業效益提升和產業升級。

  艱巨的脫貧任務也倒逼貴州在農業產業發展上有所突破。近年來,該省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脫貧成效明顯,但到2018年底,尚有155萬貧困人口,深度貧困村多達1700余個;貧困發生率雖然下降到4.3%,但仍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成為脫貧任務*為艱巨的省份之一。

  放眼整個貴州農村,農產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樣樣都有、樣樣都不成規模,嚴重遲滯了農民脫貧、農村發展的步伐。

  面對如此艱巨的發展任務,不拿出超常規舉措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實現革命性突破,農村難以脫貧,即使脫了貧也極易返貧。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貴州有壓力,也有一定的基礎。尤其是該省通過農村“組組通”硬化路建設3年大決戰,讓30戶以上村民組全部通了硬化路,為農民改種經濟作物提供了極大便利。

  此外,貴州近年來深入推進農村改革,探索出了“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等改革經驗,讓農民群眾和農業經營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極大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從現實情況看,改種其他經濟作物的經濟效益比種玉米要高出很多。據測算,玉米的每畝產值約680元,而種植中草藥、蔬菜、食用菌分別能達到玉米的9倍、10倍和46倍。

  遵義市湄潭縣充分利用“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多云霧、無污染”的地理環境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產業。目前,該茶園面積達60萬畝,茶業綜合產值位居全國第二位,人均1.5畝茶園,實現了“茶園變公園、茶區變景區、茶山變金山”。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壓力與機遇并存,但要改變廣大農民群眾千百年來種玉米的習慣,又何其之難。

  2017年,貴州就曾在全省范圍布置開展削減籽粒玉米種植工作,推動發展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等,但一年下來,1110.48萬畝玉米只減少了37.57萬畝。

  反思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步伐緩慢的原因,其中有農民不懂技術的因素,有對不種玉米后吃什么的擔憂,也有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足、配套不足的現實困境,但*根本的還是人的觀念,農民習慣了“為了吃而種”,還沒有樹立起“為了賣而種”的意識。

  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認為:“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靠傳統的、常規的辦法來抓農業結構調整,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必須采取超常規的、帶有革命性的舉措促使其全面變革。”

  產業革命首先需要來一場破除陳舊觀念、敢于解放思想的革命。改變農民想法,既要講道理,更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

  盛夏時節,遵義市正安縣土坪鎮石志村的大小山坡上,茶苗*比*高。石志村黨支部書記馬超告訴記者,村里目前已種下千余畝白茶,村民也學會了種茶、管護技術,“打個翻身仗,我們有信心”。

  石志村是一個被大山包圍的深度貧困村,外出務工是當地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去年,幫扶石志村的貴州省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幫助村里規劃了千畝白茶園,并帶領村民到湄潭縣核桃壩村了解發展變化過程,學習茶葉種植技術,轉變了村民的觀念。

  “真是眼見為實,真是看到了希望。”76歲的村民謝傳言種了一輩子玉米,如今成為種茶好手,“過幾年,等家里的茶園可以賺錢,就把在外打工的孫子叫回來”。

  農村產業革命是農民思想的轉變,也是農業產業發展方式的一場大轉變。

  以農村產業革命為契機,貴州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推動農產品不斷“泉涌”,持續“出山”。同時,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擴大標準化技術應用面,產品質量不斷提升。

  如今,“什么賺錢種什么、什么賺錢養什么”成為貴州農民選擇產業的重要考慮因素。農民不僅學會了種,也學會了給農產品“打扮”和“吆喝”。

  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是貴州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重頭戲”,是一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性革命,必須科學統籌、協同推進。

  關鍵時刻,貴州省委向各級領導干部發出號令: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施工隊長”職責,牢牢把握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系統推動產業扶貧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讓貴州農民盡快富起來。

  “‘八要素’是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具體路徑。”貴州省省長諶貽琴多次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圍繞關鍵環節*發力,確保實現更大突破。

  “八要素”的*項就是產業選擇,它所解決的是不種玉米后發展什么的問題。

  2018年,貴州將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作為推動農村深刻產業革命的關鍵一招,省委要求“拿出*的土地種植效益高的經濟作物”,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將經濟作物占種植業的比重提高到65%以上。

  貴州在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將500畝以上的大壩作為重點突破口,實施一壩一策,以縣為單位系統部署,重點依托龍頭企業帶動,促使產業結構向精品高效轉變。

  在政策安排上,貴州省先后制定出臺了蔬菜、食用菌、茶葉、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生產指導意見,由縣里確定主導產業,一縣一業,全產業鏈發展;對那些基礎好、市場潛力大、有龍頭企業帶動的高效作物,則整村、整鄉集中連片規?;苿?。

  目前,貴州省級規劃、市(州)指導、縣區抓落實的政策設計已基本完善,全省88個縣份的主要領導在這場革命中已完全就位,每個縣重點支持1個到3個規模產業,每個鄉鎮著力打造1個特色種類,每個村突出1個優勢品種,向著做大做精做強的方向前進,在全省掀起了一股產業結構大調整的浪潮。

  今年初,貴州省又明確由12位省領導領銜,組成工作專班,系統推進茶葉、水果、辣椒等12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以縣為單位整體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對于產業發展資金,貴州則將財政投入更多向農村產業傾斜,向綠色的、扶貧帶動效果好的產業傾斜,整合財政資金,發揮好“指揮棒”“吸鐵石”的作用,引導金融和工商資本投向鄉村產業。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隨著這場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革命深入推進,改變農村貧困面貌、提升貧困群眾收入的各種要素加速向農村匯聚,一個生態美、百姓富的貴州新農村正在茁壯成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shenq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