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廣西桂林資源縣有機農業實現年增收1430萬元,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其中受益貧困戶949戶3304人。
2017年以來,資源縣充分利用生態優勢,把創建*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工作列入全縣重大項目統一研究、統一部署、統一推進,把發展有機農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途徑。截至今年7月,全縣共有14家企業獲得19張有機產品認證證書,5家企業獲得6張有機產品轉換證證書。據統計,2018全縣共有有機蔬菜認證規模929.7畝、有機茶葉認證規模1419畝、有機中藥材認證700畝、有機生豬認證規模1310頭、有機山羊認證規模700頭、有機肉牛認證規模742頭、有機雞認證規模5000只、認證娃娃魚數量2000尾,2018年有機農業總產值4769萬元,有效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年底還有分紅,脫貧致富不是問題了哩。”7月22日上午,資源縣車田苗族鄉白洞村大棚蔬菜地里,去年底成功脫貧摘帽的貧困戶鄒定和正在忙碌著。鄒定和是白洞村2隊的貧困戶,家里兩個老人要贍養,兩個孩子還在讀書,只有他和妻子兩人在家種些西紅柿勉強維持生活。“以前種西紅柿是靠天吃飯,價錢好的時候還能賺點錢,價錢不好賣不出去的時候連本都搭進去。”鄒定和說。而如今,隨著村里大力發展有機果蔬種植,并成立了有機果蔬專業合作社,有著多年西紅柿種植經驗的鄒定和被合作社聘為技術骨干,妻子也在合作社打工。“我們兩人現在一個月就有五六千塊收入了。”鄒定和笑著說。除了打工的固定收入,鄒定和還將自家的四畝多地和貧困戶的5萬元無息貸款資金入股專業合作社,年底可以分紅。“現在有了賺錢的門路,我們脫了貧還要致富哩。”鄒定和滿懷信心地說。
作為“十三五”貧困村,白洞村2015年*扶貧識別貧困戶195戶678人。“要想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粗放型種養模式,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白洞村村支書鄒定友說。據他介紹,合作社成立之前,白洞村村民種植西紅柿、辣椒等蔬菜水果都是單打獨斗,不僅種植管理技術上不來,還經常遭遇滯銷的情況。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2017年以來,白洞村因地制宜,發揮生態資源優勢,以培育和發展有機農產品為切入點,實施優選品種、規范種植基地、增施有機肥、科學管理、病蟲防治、生態有機示范,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應用水肥一體、測土配方施肥、大棚栽培等新技術,使蔬菜產量和質量都有新的飛躍。2017年3月建立了白洞村有機蔬菜基地,并于當年取得有機轉換證。原來傳統種植的西紅柿只能賣一塊多錢一斤,而合作社種植的有機西紅柿能賣到三塊多錢一斤“我們如今可以說是實現了村集體和個人收入的雙豐收。”鄒定友高興地說。據他介紹,眾鑫合作社共帶動貧困戶71戶284人。
車田白洞村眾鑫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不過是近年來資源縣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的一個縮影。資源縣灌溉水源豐富、水質優良、空氣清新、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無工業“三廢”污染、無重金屬超標,*為適宜發展有機農業。2017年,資源縣在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進一步夯實有機農業基礎,抓好有機農業示范點建設,做強產業,做優品牌,力爭成功創建*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并以高效、優質、生態、安全的有機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和農民增收,*終實現脫貧致富。
通過兩年的創建,資源縣形成了種植業以有機蔬菜為主,養殖業以有機肉牛為主的有機主導產品,以點帶面帶動現有的茶葉、中藥材、山羊等有機產品發展。有機農業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資源的脫貧攻堅工作。據該縣農業農村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以來,資源縣有機農業輻射帶動公司8家以上,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11家以上,帶動農戶1745戶7041人,其中受益貧困戶949戶3304人,有機農業實現年增收1430萬元,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同時有效改善了全縣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土、肥、水得到合理調節和有效利用,保護了生物多樣性,維持了生態平衡,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羸的發展目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