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吉林:譜寫鄉村振興“江城篇章”(圖)
吉林:譜寫鄉村振興“江城篇章”(圖)
農業網   時間:2019/8/14 9:16:00  來源:吉林日報  閱讀數:395

鄉村振興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省考察時指出,吉林省各級干部不要淡化農業,要繼續下力氣抓好。要充分發揮吉林農業的特色和優勢,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爭當現代農業建設的排頭兵。

  高起點上謀新篇。幾年來,吉林市堅持將“三農”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住鄉村振興總抓手,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目標、更強的力度,全面推動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高水平打造鄉村振興“江城樣板”,譜寫美麗建設新篇章。

  美麗鄉村 持續升級

  仲夏的大荒地村,熏風習習,驕陽似火;翠色蔥蘢、綠波蕩漾,生機盎然。

  看著游客們圍著稻田拍照、嬉戲,吉林市昌邑區大荒地村的農民王海生臉上樂開了花。他說,這沉甸甸的稻谷不僅是糧食,更是一道亮麗的鄉村風景線,能為他帶來更多收入。

  越來越多的農民,嘗到了美好生態環境的甜頭。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兩年來,一項發軔于吉林市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實踐,正作為典型經驗推廣全國:按照“百村引領、千村示范”總體部署,創新啟動“一帶引領、十區樣板、百村示范、千屯提升、萬戶美麗”工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在東部山區、半山區,依托長白山脈特色山水優勢,形成“小如碟、大如盆、長如帶、彎如月”的鄉村布局;中部平原區,依托優質水稻、玉米種植區特點,形成“田成方、水成系、渠相通、路成網”的農田景觀;城市周邊,依托城市近郊區位優勢和農業生態服務功能,打造韓屯“霧凇島”、蛟河六家子、舒蘭二合雪鄉等一批深山溝里的世外桃源。

  讓農村環境更美,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如今走進磐石市煙筒山鎮大黑山村,村容村貌整潔干凈。“原來農戶門前屋后垃圾成堆,蒼蠅亂飛,味道刺鼻。自從有了垃圾分類,每天都有人回收垃圾,村里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劉中烈說,現在全村人都很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保護環境已是自覺行動了。

  目前,吉林市正在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采取城鄉一體化垃圾收運體系,建立地埋式垃圾環保桶1273個、小型磁脈沖礦化生活垃圾處理示范點40個。為防止垃圾清理后“反彈”,開展“村屯小樹林”和“果樹進院”工程,共栽植小樹林550片、庭院果樹4萬株。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原則,改造適合北方寒冷地區、易施工、成本低的無害化衛生旱廁4萬戶。建設美麗示范村100個、環境提升屯1000個、干凈整潔庭院1萬戶。

  庭院“小美”扮靚鄉村“大美”。隨著多項工作扎實推進,吉林市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帶動全市美麗鄉村升級,讓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產業融合 協同并進

  美麗鄉村不僅是農民生活的地方,更是產業興旺的沃土。

  近幾年,吉林市加快把良好資源轉換為產業優勢,現代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不斷拓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呈現新局面,實現“四區”轉變提升。

  ——由“主糧區”向“優品區”跨越。

  希望的田野上,新農民從耕耘到收獲都變著花樣。

  七月盛夏,走進吉林市萬昌現代農業發展先導區內,翠綠稻浪迎風搖曳,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無人機配合工作,噴灑植保藥物;15個高清攝像頭,全方位、無死角監測田間管理;育苗、插秧、整地、收割、打捆等機器在田間嚴陣以待……

  “我們摒棄了過去粗放、傳統、零散的管理模式,采用規模化、規范化、現代化的經營模式,通過產業化、機械化、市場化、標準化、信息化助推家庭農場健康發展。”張全家庭農場總經理張楠楠滿懷驕傲地對記者說,“我這255公頃高標準農田現已全部實現機械化,科學種田不僅提升了質量,更提高了效率。”

  截至目前,吉林市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56.8萬公頃,建成高標準農田10.3萬公頃。

  ——由“特色區”向“高效區”轉變。

  一棟棚膜十畝田,春夏秋冬都賺錢。

  來到吉林市永吉縣宇豐紅果木瓜產業園內,巨大的綠色蕉葉遮蔽了溫室頂棚,五六米高的香蕉樹和木瓜樹有序排列著,色澤鮮艷的果實已掛滿枝頭,陣陣果香襲來,讓人垂涎欲滴,仿佛置身于熱帶雨林。

  為什么選擇“南果北種”?吉林市宇豐米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學讓記者算了筆賬,“1棵果樹產150斤木瓜,相當于1畝地的玉米收益。我這1畝地種250棵,一共種植100畝,你算算這得多少錢?”

  談到在東北地區如何讓熱帶水果既保證產量又滿足口感,李文學給出了答案,“我們運用日本‘冷凍-還原-喚醒’技術,研發出適合本地特色的耐寒品種,口感香甜,深受顧客喜愛。”

  采訪即將結束時,李文學的手機響了起來,一位哈爾濱的買家打來電話,將下批還未成熟的木瓜預訂一空。

  變“冷資源”成“熱經濟”,“貓冬”成“忙冬”,單季成四季,吉林市通過研發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建成設施園藝標準園50個,實現冬季生產歷史性突破。

  ——由“農品區”向“加工區”提升。

  2018年,吉林市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830億元,增長12%。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到7個(認定4個:永吉萬昌、昌邑東福、舒蘭霍倫河、蛟河木耳,創建3個:中新食品區、豐滿果蔬、磐石取柴河食用菌),數量在全省領先。

  ——由“種植區”向“旅游區”擴能。

  農業發了家,旅游來旺家!

  房檐上翹,以木為架,庭院寬闊,秋千悠蕩。古樸的朝鮮族民居整潔素雅,處處透著濃厚的文化氣息,讓初到樺甸市樺郊鄉朝鮮族民俗村的記者眼前一亮。

  “家里土地都承包給合作社,坐在家里就有錢掙。這兩年,各地游客都到這觀光旅游,我也要行動起來,將家里改成民宿,把朝鮮族文化傳播出去。”村民張德煥熱情地招呼記者,看著正在翻修的新家,幸福掛在臉上。

  靠農業起家,卻不能止步于農業。吉林市利用地理優勢與文化相結合,找準產業定位,大力發展農耕、民俗、溫泉、冰雪等鄉村旅游,由早期的“北有金珠花海、南有二道采摘、東有旺起濕地、西有東福稻鄉”的四大休閑農業品牌,發展到現在“早春踏青賞花、盛夏游湖垂釣、仲秋休閑摘果、寒冬霧凇冰雪”的120多個環城都市休閑農業景點,休閑農業年接待游客500萬人次,營業收入16億元。

  今天的吉林市,鄉村振興正當時,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農村環境整治相得益彰,一幅秀美的鄉村新圖景,正在廣袤的江城土地上徐徐展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shenq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