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魯五十已經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海云冶金機械配件廠上崗工作3個多月。如果不仔細打量,很難把他與普通工廠工人區別開來。但是一雙變形、發黑、皸裂、粗糙的大手透露了他曾經的身份——以打魚為生、吃住在船上的漁民。魯五十正是馬鞍山市靠打魚為生的11260名“末代漁民”中的一位。
為響應國家保護長江的戰略決策,馬鞍山市率先在安徽省出臺政策:自7月1日起施行常年禁捕,禁捕期從2019年7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長江干流及主要通江支流禁止一切漁業捕撈行為。這意味著世代以打魚為生的漁民正式全面退捕轉產,告別歷史舞臺。
未雨綢繆,提前實施全域禁捕和漁民退捕轉產
地處長江岸邊的馬鞍山市流域面積達1500平方公里,目前尚沒有批準設立的水生生物保護區。按照國家政策要求,2019年底前實行保護區禁捕,2020年底前實施長江干流及重要水域禁捕。“我們考慮這項工作早干遲干都要干,所以在沒有保護區的情況下,依然提前實施全域禁捕和漁民退捕轉產,率先在安徽省內完成漁民全域退捕轉產。”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竇念華說。
據統計,馬鞍山市在實施全域禁捕前,共有漁業捕撈漁戶2984戶、漁民11260人、捕撈持證漁船1407條、生產輔助船3739條。由于沒有全域漁民退捕轉產成功的模板可以復制,該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調研論證、多次征求意見形成實施方案送審稿,經審定通過后以市政府名義印發實施。5月1日,馬鞍山市在長江干流薛家凹漁區打響了漁民退捕攻堅“*戰”,5月28日取得了薛家凹漁船拆解攻堅戰的首戰告捷。6月完成長江干流攻堅任務,7月20日完成內河攻堅任務,整體工作比預定目標提前1個多月完成。目前,工作已全面進入漁民轉產就業幫扶階段。
多措并舉,實現轉產漁民安居樂業
整治后的薛家凹漁區如今已經成為馬鞍山市沿江大道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岸邊郁郁蔥蔥,植被茂密,景色怡人。“這兒以前是停靠漁船的碼頭,眾多漁民世代生活在此,環境臟亂差。”馬鞍山市漁業執法大隊副隊長夏德軍告訴記者,讓漁民放下原來的“飯碗”,從事其他工作不是一件容易事。該市針對退捕漁民出臺了退船補貼、生活安居、養老保險、子女教育、上崗培訓等一系列政策,做好全面的生活保障,幫助漁民轉崗就業。
長年在長江內河菇溪河口打魚的陸萬銀是*批交船退捕的漁民之一,現在是當涂縣漁政站的一名“護漁人”。對長江有深厚感情的老陸告訴記者:“禁漁是大勢所趨,再不禁的話,到我孫子那一代可就沒有長江魚可吃了。所以縣里宣傳退捕轉產的政策一出,我就早早響應,主動上交漁船,改行找工作?,F在這份工作,還是天天與水打交道,但是從捕魚變成護漁,我干得挺帶勁兒。”
“我們舉辦了多場招聘會幫助漁民對接崗位找工作,正在幫助傳統漁民轉產,推動生態轉型。”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調研員王之發說,漁民長年生活在岸邊,生活狀態流動而辛苦。退捕轉產一方面是響應國家號召、著眼于保護生態環境,另一方面也是漁民告別“水上漂”、融入現代社會身份的轉變契機,長遠來看有利于“小家”的發展。
任重道遠,以長效管控機制保護長江生態
在國家長江大保護戰略背景之下,馬鞍山市漁民已經全部退捕轉產,但禁漁工作依舊繁重。長江及其支流仍有一些不法分子購置一些小型船只從事非法捕撈行為。為配合此次“*嚴禁捕令”,漁政部門在長江沿線重點區域布置了高清攝像探頭,將實現對長江干流馬鞍山段監控全覆蓋。下一步還將逐漸擴展至長江主要通江支流,增加無人機巡查內容。將不斷加強對長江及其重要支流禁漁區在禁漁期之內的執法檢查力度,打擊非法捕撈,發現非法捕撈船只將一律沒收,不定期進行銷毀,保護長江生態,實現長治久安。
“馬鞍山市主動提前部署禁漁工作,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今年年底以前,我省將完成44個水生生物保護區的漁民退捕工作。2020年底以前,完成我省境內的長江干流以及8個重要支流的漁民退捕,*遲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禁止生產性捕撈,暫定禁漁期10年。”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漁業局局長孫剛介紹,即將出臺的《安徽省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送審稿)》已明確了該省漁民退捕的時間節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