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看馬鞍山和縣的70年華美“蝶變”(圖)
看馬鞍山和縣的70年華美“蝶變”(圖)
農業網   時間:2019/8/22 15:30:00  來源:澎湃新聞  閱讀數:594

蔬菜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艱苦創業,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千年古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和縣這個千年古城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人民生活闊步邁向全面小康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果,蔬菜之鄉——和縣正站在新的起點上……

  工業高新技術企業唱主角新中國成立前,和縣經濟社會極其落后,可謂一窮二白。新中國成立后,和縣經濟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經濟規模不斷實現新突破。

  回眸70年,和縣工業從建國之初的一窮二白到如今的泵閥、建材、化工、食品、機械制造等“五大支柱產業”齊頭并進,且高新技術企業唱起主角。截止目前,和縣培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已達37家、認定的高新技術產品62個,建立的省級院士工作站3家。另外,全縣申請的國家發明專利3013件,授權發明專利426件。

  談及70年的和縣工業變化,年逾古稀的原和縣鄉鎮企業局局長丁宗金感慨萬千。“和縣工業真正發展起來還是在改革開放后。”丁宗金介紹說,那時候和縣上了一批新項目,在長江之畔的西梁山建有化肥廠、造紙廠、輪窯廠;并把原西埠水泵廠、石楊工業泵廠、縣軋花機械配件廠合并成和縣水泵總廠;把和縣農業機械廠、和縣東方紅農具廠(和縣閥門廠前身)合并為和縣閥門總廠;成立工業局,后改為建委。全縣大辦輪窯廠,窯廠由先前2家發展到13家;盛家口麻油廠、金城米業、萬谷米業等一批農副產品加工業如雨后春筍;和縣臺創園、張集等一批冷凍廠生產的凍菜銷往日本及東南亞。

  1984年,投資65萬元的和縣農藥廠橫空出世,這家不起眼的小廠通過不斷發展壯大,華麗變身為華星化工。八十年代末,華星化工銷售收入達到1個億,成為同行業的佼佼者,它是安徽省*家民營企業上市公司 ,也是和縣一張響亮的名片,讓和縣人引以為豪。

  過去和縣工業發展重數量,而新時代和縣發展工業卻重質量。質量來源于科技創新,只有擁有自主創新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在和縣經開區,安徽禾臣新材料、歡顏機器人、三聯泵業等“高精尖”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世人矚目,其始終“笑傲江湖”得益于企業有自己的拿手“絕活”——擁有市場*的高科技產品。

  安徽歡顏機器人有限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其主體“機械臂”,看似笨重,可它輕巧運轉,每六秒“小雞啄米”般實現一整套上下料工序。這種工業機器人有個行業性“機器人抖”難題,即長時間工作后,機械臂會產生微小震蕩。“為此,我們用了半年時間就攻克了這個難題。”歡顏機器人公司工程師儲成興介紹說,“目前我們自主研發的防抖技術、升降速技術已申請國家專利,機器人的重復定位精度達到0.03mm-0.04mm,比頭發絲還細。”

  農業蔬菜產業一枝獨秀新中國成立初期,和縣農業發展緩慢,結構單一,經營管理粗放,生產技術落后,農業生產完全靠天吃飯,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態。

  據統計,1949年糧食產量僅39.2萬噸,畝產45公斤。1978年,和縣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生產力獲得空前解放,農業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高附加值農業轉變,加快蔬菜產業發展,截止2018年底,全縣蔬菜種植面積44.2萬畝,年產各類蔬菜113萬噸,年產值23億元,蔬菜種植面積比1978年有數據記載增長了84倍。

  日前,記者走進和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安徽新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只見前來訂購辣椒苗的農戶絡繹不絕,自動化播種機正加緊生產,一排排新建的工廠化育苗溫室已投入使用……“這是我第二次到這里訂苗,省時又省力,價格還便宜。”嘗到甜頭的和縣歷陽鎮大榮村菜農芮懷樹一下子訂購了10多畝地的辣椒苗。

  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振興了鄉村經濟,還成為和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政府補貼,企業樂意,農民受益,短短幾個月,我們就收到了1000多萬株的菜苗訂單。”安徽新源科技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工廠化育苗更新了傳統育苗方式,有效提升了蔬菜品質,“這要在過去連想都不敢想,過去的手工作坊育苗不僅效率低下,而且菜苗品質差,活棵率低。”

  為大力推廣工廠化育苗,和縣農業部門積極幫助育苗企業申請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提供貸款擔保,解決企業資金難題。保姆式服務催生蔬菜產業規模發展,蔬菜種植面積擴張,加快和縣蔬菜工廠化育苗產業蓬勃興起,截止今年上半年,和縣新增規模工廠化育苗企業3家,年育苗能力達到了4億株,是5年前的400倍。

  和縣不僅僅發展工廠化育苗,還大力發展種苗產業。長期以來,作為蔬菜大縣的和縣,一直立足于打造蔬菜全產業鏈,大力發展種子研發、種苗繁育、農產品深加工、農業觀光旅游,推動蔬菜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拓展,與二、三產業有機銜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文旅資源豐裕、迅速成長,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和縣文教衛事業取得較快發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建設、舞臺藝術送農民、文化*扶貧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不斷涌現。

  截止2018年底,和縣4A級旅游景區2個,3A級景區5個,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省級旅游示范村、省級旅游*鄉鎮、星級農家樂共計40個。近三年,和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76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0多億元。文化方面,和縣不僅有演藝公司、廬劇團、歌舞團,還有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和公共圖書館。

  近年來,和縣文學藝術創作不斷繁榮, 不僅積極申創中國書法之鄉,而且12首和縣民歌入選《民歌新創作品選》 。另外,新近創作出版了一批小說、小說集;縣書協、縣美協與縣天門山書畫研究會還多次聯合舉辦“迎春書畫展”,并編印作品集。

  “文化之興在教育。和縣的文化發展,與教育發展交相輝映。”和縣文化名人薛從軍退休前是和縣一中的特級教師,他對和縣教育領域的變化感受頗深:“1972年教書時,教室是水泥桌面,學生擠在教室,坐在低矮的土基砌的登子上,稍不注意,桌凳就倒了。再后來,桌凳是學生從家里帶來的,七高八低。教學講義資料,需要鋼板刻寫,然后油印。印的時候,常常弄得一手油污。如今,整齊的桌椅、多媒體教室、塑膠操場、實驗室等紛紛建起,學校面目煥然一新。”

  十八大以來,和縣不斷加大公共教育設施投入,投資并建設了和縣圖書館、文化館。 在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和縣還相繼建設24小時自助借還系統、24小時公益書吧和24小時城市書房等。

  此外,和縣十分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努力將人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制定和縣文化產業發展扶持優惠配套政策,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整合資源;加快重建文廟,修繕鎮淮樓,推出籌劃建設香泉特色小鎮、烏江傳奇小鎮等重大文化產業項目。

  十八大以來,和縣依托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人文資源,推進重大旅游項目,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不斷提升旅游層次和帶動作用,旅游業已成為和縣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已連續成功舉辦的11屆和縣蔬菜博覽會、5屆和縣鄉村旅游月和4屆和縣農業嘉年華 ,成為宣傳推介和縣旅游、擴大和縣知名度的重要載體。

  開放打造寧馬合作樣板區和縣比鄰南京江北新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賦予和縣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多的施展拳腳的空間。

  2018年3月31日,和縣縣委縣政府做出重大決策,成立和縣江北烏江新區發展建設指揮部,以“功能上做配角、產業上做配套”的全新姿態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打造寧馬合作樣板區。截至目前,和縣江北烏江新區共簽約項目15個,總投資22.65億元,新區道路骨干網框架快速形成,為和縣加快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全面融入長三角,重點打好‘南京牌’,首先是思想進一步解放,理念進一步提升,思想先接軌后融入。”和縣縣委書記戴瑞說,和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三年之后看和縣,今天我們怎么干”大討論活動,進一步破除思想認識上的模糊,牢固樹立“大江北”協同發展理念,有力保障和縣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一系列行動的迅速開展。

  一年多來,和縣還充分發揮烏江鎮的區位優勢和千年古鎮、產業基礎雄厚的資源稟賦,努力推動新區和南京在理念規劃上互融、基礎設施上互聯、產業形態上互補、人文交流上互通。和縣依據《南京都市圈城鄉空間協同規劃》《南京都市圈城鎮體系規劃》和相關跨界地區協調發展規劃,在充分考慮加強與南京對接的基礎上,率先推動烏江鎮區域聯動發展節點的協調統一與無縫銜接,對烏江鎮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并已完成。

  與此同時,圍繞江北烏江新區江灣新城、烏江新城、烏江鎮區、烏江工業園等四大板塊,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品質設計、高標準建設,著力打造南京*美衛星城、詩畫田園新城,強化與南京江北新區的對接交流,細化到每一條交通廊道、每一塊集聚產業、每一處基礎設施,做到與江北新區無縫對接、完美互融。

  江北烏江新區成立一年多來,和縣圍繞烏江工業園和新材料產業園(精細化工基地)兩大載體,主動承接南京產業轉移,錯位發展、配套發展,著力打造構筑五大產業集群。

  “江北烏江新區不是單一的工業集聚區,而是以‘功能上做配角、產業上做配套’,全力打造承接南京乃至長三角產業合作的示范區、宜居宜業宜商的新城區、城鄉一體化的先行區、有聲有色有味的生態旅游區。”烏江鎮鎮長、江北烏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永前表示,近年來,和縣烏江新區與南京江北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加速。

  2017年12月6日,寧和城際一期已開通運營,這讓在南京上班的和縣烏江人開心不已 。為進一步方便和縣居民前往烏江和南京江北新區,和縣于 2018年11月開通了“和城—烏江”公交線路 ,極大拉近了兩地距離,促進了寧和兩地人流、物流、經濟流,降低了居民出行成本。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shenq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