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層薄,生態環境脆弱。然而在貴州的西北角,卻有一個地方,氣候溫暖濕潤,竹類資源豐富,那就是素有“竹子之鄉”美譽的赤水。
據統計,赤水市竹林面積達132.8萬畝。竹林總面積、人均占有竹林面積分別位居全國縣級行政區域第二、*位。
在這一背景下,赤水牢牢把握竹子生長快、周期短、可再生等優點,創新竹材制漿造紙技術,調整竹產業結構,推動竹產區經濟發展,更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曾經,木材造紙才是市場趨勢,但近些年,隨著環保觀念的逐步深入,竹子制漿造紙這項傳承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的工藝技術再次引起了大眾的關注。貴州赤天化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赤水規模*的紙業公司應運而生。總經理王宏偉介紹,目前,赤天化紙業每年消耗100萬噸竹材,生產26萬噸漿、7萬噸原紙和5萬噸終端紙。
竹材從哪來?從竹農的手里來。王宏偉說,每年赤天化紙業要拿出7億元用于收購原料,包括了竹農采伐、竹切片廠(合作社)切片、運輸公司運輸的費用。僅赤水一地,每年就要用掉近4億元。隨著赤天化紙業的不斷壯大,當地僅服務這一家公司的竹加工企業就有68家之多,*峰的時候,*進出赤天化紙業廠區的運輸車可達300車次。
“一畝楠竹林每年能產成熟楠竹30株,價值300元,還能產竹筍500斤,價值2000元左右。”赤水市林業局產業發展和建設股股長蔡明俊說,在赤水大力推進資源變資金、林區變車間、竹農變工人的林業“三變”改革中,青山翠竹已成為赤水人持續增收的“綠色銀行”,一根竹子能夠實現到紙巾、家具、藝術品和工業產品的華麗蛻變,20萬竹農和近2萬竹產業工人扛著竹子奔跑在小康之路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