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貴州威寧:蔬菜“出山”天地寬(圖)
貴州威寧:蔬菜“出山”天地寬(圖)
農業網   時間:2019/8/27 8:52:00  來源:新華網  閱讀數:483

蔬菜

  日前,首批500噸白蘿卜、蓮花白、大白菜從烏蒙山深處的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運出,目的地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東南亞的泰國、越南等國家。

  見證冷鏈卡車車隊拉著蔬菜“出山”的威寧縣五里崗街道黨工委書記朱錦鋒感慨:“還是這片地,調整了產業結構,天地一下就寬了。”

  威寧縣平均海拔2200米,是貴州省面積*、海拔*的縣,也是我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長期以來,威寧縣的廣袤農村習慣于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產業結構單一,很難支撐起脫貧攻堅重任,“特別是低效玉米每畝產值不到1000元,扣除成本掙不了多少錢。”朱錦鋒說。

  脫貧攻堅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今年6月,威寧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迎來“大手筆”,在多個鄉鎮建設“易地蔬菜產業扶貧基地”。目前,5.1萬畝土地種上了以白蘿卜、蓮花白、大白菜“三白”為代表的高山冷涼蔬菜。

  “蔬菜打了時間差,價格就很可觀。”威寧縣委副書記王榮猛說,7月至9月,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較高,通常氣溫在30攝氏度以上“白菜要爛心、蘿卜會空心”。而這時,擁有低緯度、高海拔、光照強和溫差大等“天然涼棚”氣候特點的威寧縣,正適宜發展冷涼蔬菜。

  通過對接多家蔬菜產業龍頭企業開展訂單種植,威寧冷涼蔬菜有了廣闊的銷路。近段時間以來,“三白”蔬菜源源不斷運向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貴陽等省內外市場。朱錦鋒說,產出的*季白蘿卜曾賣出過每噸2800元的“天價”,目前精品小蘿卜還維持在每噸1600元的價格。

  走進五里崗街道的蔬菜基地,6500畝土地一眼望不到邊,白蘿卜、豌豆尖等蔬菜長勢喜人。百余名村民在不同片區彎腰采摘,運輸卡車、三輪車來來回回,田間地頭好不忙碌。

  來自威寧縣哲覺鎮茨海村的貧困群眾楊照買早晨五點半開始采摘豌豆尖。她告訴記者,家里種了3畝多土豆和玉米,“基本沒啥收入,現在兩個娃娃在讀高中,很需要錢”。

  7月初,她來到五里崗蔬菜基地務工。“計件收入、多勞多得,早點出工多掙點錢。”她說,務工*保底收入80元,采摘豌豆尖超過100斤,每斤按8角錢計件,*總收入約150元。

  在這幾個鄉鎮采訪時記者發現,不僅有本地農民,大量來自其他鄉鎮的農民也前來務工。王榮猛說,這是威寧縣開展“易地產業扶貧”的舉措,針對農業基礎薄弱、貧困程度深的鄉鎮,組織貧困群眾來到基地種植、采摘蔬菜。

  在草海鎮同心社區,當地政府租了3棟民房給外來務工的貧困群眾作為“集體宿舍”,來自斗古鎮、玉龍鎮、兔街鎮等7個鄉鎮的150名貧困群眾每天集體生活、勞作。

  43歲的兔街鎮貧困群眾廖選文來這里務工已經1個多月。他告訴記者,現在每天八點半出工,晚上六點半收工,吃、住全免費,中午還有午休時間,“工作很有規律,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有100多元工資。準備干到12月底,等這幾季蔬菜全部收完”。

  據統計,僅在威寧縣城周邊的2萬畝核心“易地蔬菜產業扶貧基地”,6月3日至8月21日,累計吸納貧困群眾務工6萬余人次,其中務工*長的達67天收入6560元,務工*少的3天收入240元。

  同心社區支部書記卯昌舉認為,“易地產業扶貧”打破了傳統務工就業模式,增加了易地扶貧就業崗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貧困群眾有了更多就業選擇,“工休期間,還組織種植、養殖等技能培訓,就是想讓貧困群眾‘空手而來,抱錢而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shenq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