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曾指出,
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
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
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
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
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那么,
做農業做大還是做小?
他們是怎么賺錢的?
我們來看看河南省*產糧大縣、被譽為“豫北糧倉”的滑縣是案例吧!
種糧大戶
地塊大 耕種方便節約成本
8月的滑縣,萬物豐茂,生機勃勃。一條緩緩流淌的金堤河把滑縣白馬坡、衛南坡等地的田地連接起來,組成了成方連片的高標準糧田示范方。“經過土地流轉,實現了規模經營,這讓種地變得更輕松。現在電卡一刷,就能澆水,無人機到田里轉一圈,就把這一大塊地的農藥噴灑了,可方便了。”正在玉米地里查看玉米長勢的白道口鎮西河京村種植大戶黃國興興奮地說。
提起規模經營,黃國興打開了話匣子:他家2011年開始流轉土地,以后每年都要增加10多畝地,現在耕種了100多畝地。過去,這里東一塊、西一塊不規則的“綹綹田”,通過土地流轉將零星的土地連片平整,配套建設水利設施,如今成了整齊連片的規模田,形成了高標準糧田示范方。
“地塊大了,耕種方便還能節約成本,農業技術也能夠得到全面推廣,規模經營功不可沒!”黃國興對此感觸頗深,“近年來,通過土地流轉集合成了大塊土地,便于優質作物品種推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統防統治,實現了良種良方集成配套,小麥、玉米大幅增產增收。
黃國興告訴記者,成方連片的土地,讓“鐵牛”機械不斷發威。過去麥收,需要20多天,現在,有了“鐵牛”幫忙,大型小麥收割機到地里轉一轉,100多畝麥子兩天就能全部收完。
“我將會根據自家的情況,適當流轉些土地,但不能流轉得太多,土地多了管理不過來,種地效益會降低。”問起今后的打算黃國興說,“我會繼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糧食單產,增加種糧收益。”
農民合作社
規模經營才能出效益
這幾天,滑縣煥永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煥永經常深入田間查看花生、玉米等農作物的長勢,安排人員給花生打藥、給玉米追肥,忙得不可開交:“你瞧,今年的花生和玉米長勢都不錯,多虧了規模化、精細化、科學化耕作。”
位于滑縣萬古鎮杜莊村的煥永農民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現流轉土地2000多畝。“現在村里多數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留在家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為了讓村民能夠在外安心工作,合作社就進行了土地流轉,把土地集中起來,這樣也便于大規模生產,精細化耕作,進而提高生產效率。”問起規模經營的初衷,杜煥永如是說。
杜煥永告訴記者:“以前種地是‘人家咋種咱咋種’,簡單地認為施好肥、勤澆水,糧食就能多打點。后來,通過在自家田里建試驗田搞試驗,對不同的品種進行試種,對不同的化肥、農藥進行施用,找出適合自家田地的種子和農資品牌,真正懂得了‘莊稼活用科學,糧食才能穩產高產’的道理。”
2000多畝地,靠杜煥永一人來種根本忙不過來。于是,杜煥永就把所流轉的土地分成5個小塊,從社員中選擇5個人對農田進行管理,及時掌握作物生產狀況,并統一雇用勞力澆地、施肥、噴藥、收割,這樣不僅解決了勞動力問題,還帶動了村民賺錢。
“合作社批量購置農資不僅價格低,質量還有保證,既降低了種地成本,又抵御了市場風險。就拿購買化肥來說,通過批量購置化肥,每袋化肥比市場價低10元,僅化肥這一項一年就節省5萬多元錢,這樣下來綜合效益就直接提升了。”杜煥永說。
家庭農場
發展循環農業刨出真金白銀
走進滑縣留固鎮東留固村,雪白的羊群映入眼簾,碧綠的核桃林掛滿了果實,已經開始灌漿的玉米長勢正旺……這里便是耿愛麗的陽虹家庭農場。
現年50歲的耿愛麗是東留固村村民,也是滑縣家庭農場*人。她圓臉、大眼,透著精明能干,說話干脆利落。“以前我一直經營農藥、化肥、種子,直到2007年,看到一些地方的農民靠承包土地賺了錢就動了心,于是,便把那些外出打工不愿種地的農戶的土地流轉過來,開始在土地里‘刨’金子。”當年,耿愛麗流轉了村里50畝責任田。
農民種糧種得好,離不開農業科學技術,特別是近幾年來,施肥、噴藥、澆水等農業新技術和新型機械的推廣應用,更是讓耿愛麗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于是,耿愛麗就繼續流轉村里的土地并逐年增加,如今已流轉土地近600畝。
耿愛麗在種地“刨”金的同時,也敏銳地“嗅”到了農業發展趨勢。2013年3月,耿愛麗注冊建立了家庭農場,她的干勁更大了,她說:“從中央到地方,對‘三農’的支持力度這么大,有政策扶持,有財政支持,我得抓住大好機遇,科學種田、規模經營,提高種田效益。”
如何在土地里刨出“真金白銀”?耿愛麗在農場內建立了羊場和雞舍,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將小麥、玉米、花生秸稈粉碎喂羊,然后再將羊和雞的糞便作為肥料施進農田,這樣一來,做到了資源循環利用,既保護環境,又節約成本,種養收益明顯增加。
“下一步,我將不斷學習引進更新的種植模式和農作物品種,繼續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耿愛麗對家庭農場的未來充滿信心。
總之
把握“適度”是關鍵
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但對土地規模經營的順勢而為,把握“適度”是關鍵。近年來,滑縣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加大對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通過政策支持、技術服務、業務培訓等措施,加快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促進了多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發展。
“我們通過‘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轉,使原來的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單一管理模式,逐步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采取‘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實現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讓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滑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鄭慧濤介紹。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縣注冊家庭農場1252家,其中縣級示范家庭農場37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3家;合作社總數達3843家,其中省級示范社11家,*示范社7家,3家省級示范社正在申報*示范社。不少合作社負責人汲取現代農業經營理念,把目光投向“互聯網+農機作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新模式紛紛涌現,“田保姆”越來越多。
“適度規模化經營將解決未來農村‘誰來種地’的問題。作為農業大縣,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扶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新農民,把資源整合起來,產業發展起來,做強現代農業,扛穩糧食安全重任。”鄭慧濤表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