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休寧縣汪村鎮楊源村,村民汪柏根的農副產品經銷店圍滿了提著大袋小袋農產品的農戶,在一旁,來自縣城的黃山俊軒供應鏈管理公司忙著收購。“這些筍干、梅干菜、干豆角、干辣椒都是我們高山上的寶貝,也是我們這的家常菜。”汪柏根打開袋子展示。“這次企業過來收購,我這個星期都在三個村民組宣傳,每樣農產品價格都寫清楚,讓村民賣得放心。”
休寧縣汪村鎮楊源村位于皖南山區,是一個典型的高山村落,由于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缺乏銷售渠道,高山深處的農產品只能村內自銷,或者運到附近村莊低價售出。近年來,楊源村一直在尋找經濟效益增長的突破口。
2018年底,楊源村的老村干部帶頭成立了芝麻經濟合作社和農副產品經營店,前后有36戶農戶加入,極大地改善了楊源村的處境,足不出戶也能將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今年以來,楊源村乘勝追擊,借電子商務熱潮,為農產品插上了‘金翅膀’。有了固定的收購企業,農戶們有多少,企業收多少。”楊源村*書記尚修茂說。據介紹,企業對每樣農產品的定價也是深思熟慮,在市場價基礎上再提高7至8元,以*的力度來支持貧困山村。
滿頭的汗水,蓋不住貧困戶胡國龍喜悅的笑容。他帶來的農產品足足有56斤,粗略計算,能賣到1200元。“我家東西比較多,昨晚和今天早上都在打包,不用出村就能賣出去,價格還這么高,感謝咱們村的電商平臺。”另一邊,貧困戶黃順寶指著袋子說:“干辣椒每斤35塊,梅干菜每斤18塊,這比我之前自己拿去賣價格可高多了。”
過秤、記賬……村書記黃金祿在現場忙得不亦樂乎,現場的農戶有40多戶,其中大部分是貧困戶和低保戶,價格是大家熱烈討論的重點,大伙都對價格很滿意。據統計,現場共收購各類農產品520余斤,共計13000余元,錢款通過電商平臺完成支付。“中秋節之前,我們還會再來楊源村收購*。”企業負責人說。
說起電子商務發展給村里帶來的變化,汪柏根很是欣慰,能實實在在為村里經濟帶來發展,為農戶帶來收益,他覺得特別值得。談起今后的發展,汪柏根打算將電子商務和扶貧進一步結合,把農副產品經銷店做成村里的電商扶貧驛站,為高山特色農產品插上“金翅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