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市場評論 > 吉州區*農業良種集中試種區帶來的思考(圖)
吉州區*農業良種集中試種區帶來的思考(圖)
農業網   時間:2019/9/10 9:24:00  來源:吉安新聞網  閱讀數:404

  每一粒種子都播撒著希望,每一個希望都承載著使命。

  9月,正是水稻成熟的季節,記者來到吉州區長塘鎮橋南村委會三官塘村,只見廣袤的田野上連片的水稻長勢喜人,就連空氣里都彌散著濃濃的稻香味。

  這是吉州區*,也是*的農業良種集中試種區。這個良種集中試種區由中合三農(吉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橋南村胡厚仁、胡希仁、胡建業等9名農民是公司的主要創始成員。他們不囿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積極順應市場,在村里流轉了2900多畝土地,與政府、科研院校對接,試種水稻、大豆等新品種,推廣應用新的耕作方式、生產模式,主動探尋一條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之路。

  試種區就像一粒蓬勃待發的“種子”。這粒“種子”帶來的變革正在這里悄然進行。

  9名農民的初心與夢想。

  “我們種植傳統水稻品種,產量低、品質差,在市場上賣不起價格。如果有新的水稻品種代替傳統品種,這對農民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初次見到胡厚仁,皮膚曬得黝黑的他正挽著褲腳在田埂邊忙碌著,他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自己*初的想法。他是土生土長的三官塘村人,對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頭腦活絡的他除了耕作自己的田地,還開了一家大米加工廠,后來生意越做越大??墒遣还苌庾龅侥?,他從事的行當都沒離開過“農”字,身邊也集聚了一些志同道合的農民與他一起干。在市場的摸爬滾打中,他對農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為探索一條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2017年,他和其他8名農民一起,投資成立了江西鑫仁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基地+農戶”的模式,種植和銷售水稻,并著手在橋南村試種竹稻、海南萬里香米等4個新品種。為探尋更多更好的優良品種,他們還遠赴海南、廣西、廣東等地區的20多個地方考察調研。2018年5月,在政府的支持下,吉州區農業良種集中試種區應運而生,并被吉州區列為重點項目。同時,江西鑫仁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合三農(廣東)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中合三農(吉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依托大公司在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他們把農業產業向更廣更深的領域推進。

  他們經過多次對比,發現竹稻是這幾種品種中*適合當地生長的一種新型水稻品種。竹稻一畝產量有1200斤至1400斤,因其口感好、品質高,市場零售價高達12元一斤。看到竹稻市場前景如此之好,9個農民都欣喜若狂,從去年6月份開始,他們便開始大面積種植。

  產業越做越大,9名農民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與夢想。他們說,只要村民愿意,他們將免費提供種子和技術,并簽訂收購合同,以保護價收購稻谷,這樣可以帶動十里八鄉的村民們一起富起來。

  思考一: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未來。9位農民積極順應市場、主動探尋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帶動村民共同富裕,農民觀念的變化,是鄉村振興的力量源泉。鄉村要振興,每個農民不僅要敢想、敢干,還必須有自我革新、渴望富裕的想法,必須有去舊迎新、破釜沉舟的堅強決心。也正是有這樣一群新型農民,鄉村振興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良種良法的“百花園”。

  “傳統的水稻一株稻穗*多只能結100粒谷子,而我們的多胚孿生稻一株稻穗*少能結500粒谷子。”胡希仁手里拿著傳統水稻與現在種植的多胚孿生稻一比較,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

  在*偶然的機會中,胡厚仁聽說,“多胚孿生水稻之父”劉志彬研發的多胚孿生超級水稻植株*可達5米,產量*達每畝2000斤,是傳統水稻品種產量的2至3倍。于是,他和伙伴們多次上門請教。被這群農民的精神所感動,劉志彬終于答應與他們合作,一起在吉州區種植多胚孿生水稻。今年,這種多胚孿生超級水稻已經集中試種了2000多畝,還有80多個水稻新品種也在試種區內安了家。

  不僅引進良種,這9名農民還引用良法,利用高科技來種植水稻。他們引進了環保水解種子膜技術。記者現場看到,隨著機器的運轉,一粒粒種子紛紛跳躍到一塊薄膜上,把粘滿種子的薄膜在稻田里*性平鋪成型,不僅少了育秧、插秧等工序,也不需要除草劑,而用玉米淀粉添加有機肥料制作成的水解膜,120天后會自動降解。

  他們還主動與華南農大等科研院校對接,開發研制播種機器人,有望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利用播種機器人,可以實現‘拿著遙控器播種’。單機每日可播種200畝水稻,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胡厚仁對記者說。

  考慮到傳統的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結,且有害物質還會殘留在農作物中,9名農民與廈門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引進了超微量營養元素肥料。這種新型肥料從植物當中提取營養元素,不僅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而且每畝田還能節約成本30元左右。

  思考二: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鄉村振興的出路是科技,活路是創新,只有在良種和良法的共同支撐下,才能實現農業從粗放式增長向質量興農轉變。主動對接、努力探索、積極合作,是9位農民用他們淳樸的農民情懷,一直在努力追尋的鄉村振興的科技發展之路。

  星星之火呈現燎原之勢。

  站在機耕道縱橫互通的田野中,各種水稻植株顏色略異、高低不同、性狀不一。稻田的農民,他們手中牽著一根繩子,來來回回在田里開展水稻母本與父本授粉工作。采訪當日正好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記者親眼目睹了“高個”的父本向“矮個”的母本授粉全過程。

  如今,充滿生機的試種區幾乎每隔幾天就會迎來省內外的客人,他們有的來學技術、有的來看品種、有的來談合作……采訪當天,記者正好碰上來自青原、安福、遂川的三撥人前來“取經”。

  “從他們整地開始,我就一直在關注,這已是我第12次來了。”遂川縣井岡老仙有機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廖成東說。他的合作社在遂川縣戴家埔鄉,那里山多地少,僅靠單一的茶葉種植,農民收入十分有限。聽說這里在試種水稻、大豆等農業新品種,他非常興奮。他說:“如果把新品種引到我們那里,農民就可以在山上種茶、在水田種稻、在旱地種豆,走立體開發的路子,再加上產量高,他們的收入一定能翻幾番。”

  到任不久的安福縣民政局局長王寧勝,之前是該縣嚴田鎮黨委書記,他與胡厚仁是多年的好友,知道他們這里利用水解膜技術種田,他十分感慨:“這些年,農藥化肥用得多,田里的蟲鳴蛙叫都少了,用了水解膜不用打農藥、除草劑,不久后,田里又能‘聽取蛙聲一片’了!”他告訴記者,盡管自己已經離開嚴田鎮,但還是很想把這兒的優良品種引到嚴田鎮種植,讓當地百姓增收致富。

  “傳統的水稻種植,存在著效益低、勞動力缺乏等問題,這些良種良法的引進,相對于傳統種植模式,無疑是創新和突破,希望它們能夠從一地推廣到多地,讓更多農民受益,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吉州區委常委金啟云對記者說道。

  思考三:吉州區*農業良種集中試種區這顆“種子”,依靠著觀念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在吉州區這片沃土上蓬勃發展。如今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也應如此,從一個點到一個面的發展,由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發展,讓星星之火呈現燎原之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angxiaoying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