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大國糧倉的新時代交響(圖)
大國糧倉的新時代交響(圖)
農業網   時間:2019/9/26 15:10:00  來源:新華社  閱讀數:372

豐收

  豐收是對辛勤勞作的人民*的饋贈。

  河南新鄭裴李崗村,地下埋藏著中國*古老的村莊,有著9000年的農耕歷史。95歲的村民代格妞經歷過戰亂、災荒,雖然早就過上了“不種地也有糧吃”的日子,但她仍然堅持自己種麥、收糧,每年在家里存上200斤的糧:“糧食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

  距代格妞家的“小糧袋”100公里開外的十三朝古都洛陽,有個一千多年前的國家糧倉。相當于50個足球場大的回洛倉城里建有700座內徑10米的藏糧倉窖,可儲糧3.85億斤,這個名副其實的國家糧倉為興盛的隋唐王朝奠定了基礎。

  大國糧倉,于民,是飽腹安身之本;于國,是安邦定天下之基。新中國成立70年,河南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豐糧倉、穩糧倉、優糧倉,在鄉村振興中努力實現建設農業強省的目標。

  糧倉之豐讓老百姓“吃飽飯”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倉廩殷實是國家之福,百姓之盼,但對于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多的國家,讓老百姓“吃飽飯”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地處黃河中下游的河南糧產豐庶,但也災難深重。1942年,河南遭遇嚴重的自然災害,絕大多數地區幾乎顆粒無收。在河南新鄉劉莊村,劉樹峰家實在活不下去了,父母把大姐賣了換了兩間草房,二姐換了一斗高粱,弟弟換了一斗高粱和一斗玉米,從那以后老媽媽每次喝高粱糊糊都哭著說,這是孩子換來的。那一年,河南百姓淪為災民,大小糧倉空空蕩蕩。

  新中國成立后,解決糧食問題成為頭等大事之一,河南掀起了恢復糧食生產、興修農田的高潮。在劉莊村,劉樹峰和村民們一起挖坡填溝,把村里700多塊不打糧的溝洼地整理成4大塊高產田;1952年,河南建成人民勝利渠引黃灌區;1955年,國家制訂并實施黃河治理總體綜合規劃,曾泛濫成災的黃河灌溉良田、哺育人民。河南糧食生產條件得以全面改善。

  197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一聲號響,鼓舞著人民的干勁,也開啟了科技豐糧倉的新篇章。那一年,出生在河南一戶普通農家的茹振鋼正值參加高考,小時候經常吃不飽的他,*的夢想就是“讓全村人吃上白面饃”,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農學專業。“當時我立志一定要用科技讓中國人吃飽飯,讓中國糧倉裝滿糧。”茹振鋼說。40年來,茹振鋼培育出20多個高品質小麥品種,其中“矮抗58”抗倒、抗凍、抗病,每畝產量至少提升200斤。

  占世界7%的耕地,要養活全世界約20%的人口,中國人怎么“吃飽飯”曾讓世界擔憂,但今天的河南,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技術不斷提升,大國糧倉迎來一個又一個豐收:2018年河南糧食總產量達1330億斤,是1949年的9.32倍;河南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1978年,還“吃不飽”的河南需要從十多個省調入糧食;2018年,河南向全國調出糧食及其制成品400億斤,糧食生產成為河南的一大優勢、一張*,為全國人“吃飽飯”作出貢獻。

  糧倉之穩守衛新時代豐衣足食

  進入20世紀90年代,告別了饑餓與短缺,連年實現豐收的中國如何繼續抓好農業、穩住糧倉,成為治國安邦的一項考驗。

  如果將新中國成立后70年的糧食產量繪成一條曲線,會發現這條增長線在1985年和2000年左右有兩個明顯的凹點,這曾是中國糧食生產的危險信號,在河南尤為凸顯。

  1997年,河南鄲城縣農民賈云飛和村里十來個年輕人南下打工。賈云飛說,當時都說種糧不如打工,有錢不怕沒糧吃。1997年后河南出現了歷史上持續時間*長、波及范圍*的*糧食“賣難”,*嚴重時,河南小麥庫存達2500萬噸,出現了“賣不掉、裝不下”的局面。在基層工作30多年的河南新蔡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任希山記得,當時社會上出現一種錯覺,認為糧食太多了,不用種糧了。從1998年到2003年,我國糧食產量“五連跌”直接導致糧價上漲、物價跟漲。“2003年白面價格一直漲,還有謠傳說糧庫要空了,嚇得我趕緊在家里囤了四五袋面。”賈云飛說。

  糧倉穩、天下安。立足保障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我國一面加大農業投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減輕農民負擔,一面開啟“穩糧倉”的改革,建立了糧食風險基金制度、“糧袋子”省長負責制,還成立了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種糧給補貼,耕田不納糧。農民得實惠,一心奔小康。雨露澤華夏,黨恩永不忘。”2005年,三門峽市南梁村建起了一座3米高的“感恩碑”,這是村民為了感謝國家免征農業稅自發豎起的。

  種糧有支持,賣糧有保障,農民有了“主心骨”,糧倉越扎越穩。

  “三農”工作連續10多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像是一個信號,又*吸引了賈云飛。“不管啥時候,糧是根本,農是基礎,國家糧倉必須穩住。”時隔20年,賈云飛主動回到老家承包2000畝土地,成為新時代的“守倉人”。如今,賈云飛這樣的“守倉人”越來越多,在河南有超過12.3萬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4.7萬名種糧大戶,他們規模化經營、機械化作業、科學化種糧,守衛著新時代的豐衣足食。

  糧倉之優努力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

  “麥秀兩歧、穰穰滿家”,豐收成為綻放在中原大地上的不敗之花,把河南的小麥抓在手里,全國的豐收就有了基礎。然而,伴隨著“糧滿倉”的喜悅,糧食生產品質不夠高、結構不夠優、效益不夠好等問題開始凸顯,“大而不強”成為河南“豐收的苦惱”,“糧倉不優”的短腿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的腳步,農民辛苦種糧不賺錢、企業守著糧倉喊“缺糧”的尷尬局面深深地刺痛著河南。

  為了破解這些問題,河南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打造“優質糧倉”。“黎陽收、顧九州”,古稱黎陽的河南浚縣,一直是重要的糧食產區。金秋時節,浚縣30萬畝高標準糧田里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里曾是河南小麥高產的標桿,但在2016年,地邊“高產創建實驗田”的牌子調整為“優質麥基地”。

  從“高產”到“優質”,絕不是簡單地換個詞,而是河南糧食種植結構調整的寫照。河南不斷優化糧食生產結構,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由2016年的600萬畝發展到2018年的1204萬畝,翻了一番。同時,河南還加大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截至2018年底,河南建設高標準糧田6163萬畝,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7%以上,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0.7%,努力打造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

  “實踐證明,優質糧食是*寶貴的經濟資源。”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說。在充足的優質原糧供應保障下,河南緊抓“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發展壯大糧食加工業。曾經名不見經傳的農業縣臨潁,已擁有食品加工企業120多家,年糧食總加工量達到300萬噸,盤活了周邊20多個縣的余糧市場。

  農業興、百業興。在“優質糧倉”的支撐下,河南農產品加工業穩中有增,食品工業成為河南萬億元支柱產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著河南向農業強省邁進。

  年豐時稔糧滿倉,百姓殷實國興旺。中原大地、沃野千里,不僅收獲著歲歲豐收的喜悅,更播撒出鄉村振興、民富國強的期盼。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chenfangju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