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與發展,先后制定印發了《遼源市委、遼源市人民政府關于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意見》,編制了《遼源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規劃》,確定了布局區域化、投入多元化、產業鏈條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服務專業化的目標任務,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工作思路,通過土地流轉,培育經營主體,爭取政策支持,扶持農業項目,大力培育各類典型,梯次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引領遼源農業轉型發展。目前全市農業園區數量達到210個。
國家、省級示范園區不斷涌現
東遼縣被評為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遼河源鎮成為*農業產業強鎮。今年,東遼縣成功申報國家現代農業(蛋雞)產業園、省級現代農業(鮮食玉米)產業園。金州生態產業園被評為省級產業示范區。東遼縣立足縣情,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突出園區引領,中德東遼河源頭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吉米飄香、翠京元兩個重點產業升級;推進總投資1.32億元的中科院遼源現代農業研究與示范基地建設。安恕循環經濟產業區圍繞厚德食品,實現農業生產與企業有效搭接;推動4個百萬只蛋雞養殖、2萬畝粘玉米種植基地建設;打造中國“蛋品之都”。金州生態產業開發區依托“綠色餐桌”品牌、冷鏈物流優勢,調整種植結構,實施葉赫古鎮及食品加工園區項目。泉太肉禽全產業鏈生產加工區推動肉雞、肉鴿集約化、規?;l展,推進企業向深加工領域拓展。
科技創新和推廣水平不斷提高
為切實加快遼源市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推動引領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2018年國家科技部認定了以東遼縣遼河源鎮為核心區的第八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根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的要求,市政府決定成立吉林遼源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4月22日,召開了遼源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次會議,明確部門職責任務,合力攻堅,確保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取得實效。會議要求,園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園區建設管委會要做好園區規劃、項目謀劃及各項推進措施,組織學習其他地區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快遼源市園區建設步伐。會議強調,要總結經驗、爭創示范。積極探索園區建設運營規律,提升園區的輻射示范帶動作用,確保圓滿完成既定的規劃和目標,為建設*“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奠定基礎。為抓好梯次推薦和儲備,遼源市組織開展了市級科技示范園評選活動,正旭食用菌產業園、萬平農牧生態園等29個園區被評為市級科技示范園。
創業就業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東豐—國際梅花鹿產業創投園,總投資約23億元,總占地面積53公頃,總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產品展示中心、創意基地、總部基地、科研基地、人才公寓、地下停車場、中試車間、廠房、綜合管理樓和物流倉庫。2019年至2020年完成東豐國際梅花鹿產業創投園項目(一期)基礎建設,總投資約8.5億元(其中,園區一期建設投資5.9億元,征地拆遷1億元,土地出讓價款0.9億元,園區周邊路網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0.7億元)。本項目位于東豐縣經濟開發區內,一期占地面積8.9公頃,總建筑面積8.5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創業孵化器3棟、標準化廠房2棟、二次供水泵房1間、規?;瘶藴署B殖小區6座。創投園建設將有力地促進梅花鹿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
農業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
中德遼河源頭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是以水源地保護為目的,以有機農產品種植為核心,以區域土地流轉、引入工商資本和適度規模經營為策略,涵蓋遼河源鎮全域的農業現代化試驗區。2015年示范區啟動實施以來,引入德國有機農業管理理念、經營模式和日本水稻生產技術,采取“工商資本(企業)+合作社+產業農民”模式,全部進行土地流轉,發展綠色水稻、綠色果蔬、有機雜糧、食用菌、牧草等產業,實現生態農業、規模農業、精品農業、精細農業、循環農業的多頭并進,推動綠色、生態、集群發展。目前,東藝集團、金翼蛋品等10余戶龍頭企業累計流轉6.47萬畝耕地,發展有機水稻、有機果蔬菜、雜糧雜豆、中藥材等。
一、二、三產不斷融合發展
堅持典型引路,發揮農業園區企業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優勢,整合農村土地、人力、原料等資源,深化內部融合、拓展融合、集聚融合,探索形成了“金翼式”全產業鏈延伸型三產融合發展模式。金翼蛋品現存欄蛋雞500萬只,年加工雞蛋15萬噸,養殖規模和鮮蛋加工能力國內*,2018年蛋雞養殖實現產值5億元。金翼蛋品公司是集飼用玉米、飼料加工、蛋雞養殖、蛋品加工、糯玉米種植、生物能源、冷鏈物流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龍頭企業,帶動了全市蛋雞養殖業的發展。目前,產業融合企業達到12家,累計解決下崗職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再就業1.5萬人,人均增收3.6萬元。東遼縣玉米產業園,入園參與主導產業生產經營的企業達到25家,合作社80家,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00元。到2021年,入園參與主導產業生產經營的企業達到30家,合作社100家,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000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