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秋收剛過,京郊延慶的鄉村里、房舍間隨處可見金黃的玉米垛,可往年常見的玉米稈堆兒卻遍尋不著。怎么回事兒?老鄉張書安透露秘密:幾里外的秸稈回收站,成堆的玉米稈、畜禽糞便、廢樹枝,被回收機一股腦兒地“嚼碎”,做成了松軟的有機肥。
往年一到秋天,處理田間的秸稈就成了延慶區舊縣鎮西龍灣村村民張書安的一大項工作。張書安是個玉米大戶,全家共種了800畝玉米地,秋收時光玉米秸稈就有成千斤,怎么處理一直是個麻煩事兒。
“以往棒子秸稈堆在地頭,放火一燒,是省事兒,可污染環境呀!來來往往的路人都掩鼻,那嗆味兒好幾天散不去。”張書安說,露天焚燒禁止后,他又和村民們一起把秸稈運到外地的養殖場,費力又費事兒。
如今,這一難題被徹底解決了。秋收一過,由鎮里派來的一輛輛農機車便奔忙在田間,將秸稈統一運送到延慶區內兩個有機肥制作廠。“光我們一家,就運了將近3天。”張書安說。秸稈運輸由延慶區農業農村局按照玉米播種面積,將每畝50元的機收作業費補貼發放給鄉鎮,鄉鎮統一免費從田間回收。有機肥的制造在秋風初起的季節開始,一直持續至初春,保障春耕前有機肥能夠及時施入田地。
成千上萬噸秸稈統一運輸到秸稈回收站,在這里“變廢為寶”。在舊縣鎮大柏老村的一家占地6400平方米的秸稈回收站,辣椒秧、豌豆秧、玉米稈、廢棄楊樹枝被大機器“嚼碎”,再運輸到發酵池,在翻拋機的作用下,秸稈與畜禽糞便充分接觸,在原料作用下發酵直至腐熟。回收站的一角,堆起了一座黑色的“高山”,雖然看起來和黑色土壤無異,但觸手有松松沙沙的感覺。這就是用廢棄物制成的有機肥,經過層層質檢,又返回到田間。
有機肥按照政府補貼80%、農戶自籌20%的標準進行補貼發放,使更多的農戶以更優惠的價格用上有機肥。今年3月,康莊鎮北曹營村村民曹占有購買了260噸有機肥用于春耕。這些有機肥由制肥廠免費配送到他的家中。“今年,我家200畝地用了260噸有機肥,比起往年使化肥省了將近1萬塊錢。”有機肥便宜是因為有政府補貼,市場價每噸600元的有機肥,區政府補貼480元,農民自己只需要掏120元。“對我們莊稼人來說特別合適”,曹占有說,雖然化肥有勁,但時間長了地容易板結,有機肥的肥效長,長期使,地也能變得松軟,而且長出來的玉米和蔬菜口感也更好。
自去年啟動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至今,延慶20萬噸農業廢棄物轉化為5萬噸有機肥,實現變廢為寶,物美價廉的有機肥撒向農田,土壤肥力越來越足。如今,延慶區已經實現玉米秸稈回收全覆蓋。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宋剛表示,下一步,延慶將加大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推進農業減肥減藥,助推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