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8年種菜經驗的重慶潼南新型職業農民譚希,與妻子倆靠著種植蔬菜,一年純收入高達四五十萬元。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帶著疑問走訪了這對執著能干、奮斗不息的新型職業農民。
1995年,譚希從潼南參軍入伍,到湖南衡陽當了4年武警兵。1999年底退伍回鄉后,隨打工潮來到浙江溫州一家公司當保安。他腦子靈活,敢想、肯干,一步步從普通保安做起,做到了保安隊長這一職位,工資從原來的1000多元漲到3500元。
“做保安做到隊長就是天花板,到頂了,又是吃的青春飯,不用多久就會被別的年輕人擠走。而且打工畢竟不是一輩子的事,從農村出來,家里也沒有其他資源,要想過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打拼,創業是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不甘平庸的譚希腦海中總是在謀劃自己的未來。
2011年,譚希向公司老板遞交了辭職書。公司老板一時不解:“我給了你位置,也給你開出了這么高的工資,還留不住你?”“我想趁著還年輕,為心中的夢想搏一搏。”譚希堅定地回答說。
辭職之前,譚希從多方面了解到,家鄉潼南正在大力推進“西部綠色菜都”、 重慶蔬菜保供核心基地的建設,重慶市1/3的蔬菜供應量來自這里。近年來,潼南區蔬菜種植面積已經超過100萬畝,年產量超過200萬噸,是重慶名副其實的“菜籃子”。
譚希覺得返鄉種蔬菜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2011年,譚希帶著夫妻倆多年打工積存下來的40萬元,回到家鄉柏梓鎮中渡村,看到鄉親們秋收過后的稻田閑起不用很是可惜,他決定流轉鄉親們的冬閑田種青菜頭。那時沒有什么經驗,貪大求快,想一口吃成胖子,譚希一下子流轉了550畝左右冬閑田,全部種上了青菜頭。次年,青菜頭雖然豐收了,但市場行情不好,又沒有銷路,大量青菜頭爛在地里,無人問津,幾百畝青菜頭讓他幾乎血本無歸。“虧了不可怕,千萬不要失去信心,要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我相信你能重新站起來的,實現夢想就在明天,我這里還有一點錢先給你打過去,我們一起努力好嗎?老公!”譚希的妻子說。
對于敢于挑戰命運的人來說,*兩次的打擊算不了什么,甚至無數次的挫折失敗都不能迫使他放棄心中的夢想。
“我一定要在農村干出個名堂來!”初試敗北的譚希沒有氣餒,反倒堅定了他在家鄉創業實現人生夢想的信心和決心。
“種植蔬菜,管理、技術、銷售任何一個環節出了紕漏,不暢通,都會成問題。”這是譚希認真總結失敗后得出的一個教訓。隨后,譚希開始找問題補短板,先后到云南呈貢、山東壽光等蔬菜種植發達地區“交學費”學習西蘭花、“一串鈴”青南瓜等蔬菜的種植技術。還多次參加了潼南區農委組織的新職農“蔬菜種植班”培訓,學習了經營管理、客戶維護、測土配方施肥等,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潛心專研學習,譚希逐漸成為了一名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土專家”。
“蔬菜種植,一是面積規模要適度,面積過大,管理容易粗放,無法保證蔬菜質量,后來我把蔬菜種植面積削減了一些,只種了230畝左右。二是要會應用新技術,提高效率,搶占市場先機;三是善于調查分析市場,有目的地種植反季節蔬菜,在時間節點上主攻早熟和延后栽培。”譚希說這是他不斷取得成功的奧秘。
西蘭花被譽為“蔬菜皇后”,營養豐富,抗癌效果好,口感也不錯,是一種高價值的蔬菜,但由于種植技術要求較高,種植的比較少。2015年11月下旬,譚希在前兩年試種效果不錯的基礎上,大膽將種植面積擴大至140畝。讓他喜出望外的是,這一季西蘭花畝產達到1250千克,批發價每千克6元,全部被重慶新世紀連鎖超市、重慶雙福國際農貿市場包銷了,西蘭花供不應求。
“喂,是譚老板嗎?今天我要3噸青南瓜,下午我開車過來拉。”“譚老板,請給我準備2噸,你這青南瓜太好賣了,搶手得很。”2016年11月,“一串鈴”青南瓜成熟的季節,譚希的手機快被打爆了,要求購買“一串鈴”青南瓜的客商競相抬價。
“一串鈴”青南瓜個頭不大,一般個重在0.8千克左右,憑借其漂亮的外觀和清香脆爽的獨特口感,深受市民喜歡,市場行情也一路走高,當時的批發價為5~5.4元/千克。譚希告訴記者,一畝密植的“一串鈴”青南瓜,畝產至少在2000千克以上,畝收入逾萬元。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這是譚希多年摸索積累下來的經驗。
譚希說:“市場上常見的是老南瓜,而他獨辟蹊徑專種嫩南瓜賣,看準了“一串鈴”嫩南瓜種植時間短,產量高。加上冬季市場上很少有嫩南瓜賣,他的‘一串鈴’青南瓜正好填補了市場空白。“
譚希在摸索中不斷成長,慢慢嶄露頭角,成為潼南蔬菜種植的高手。如今,他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蔬菜種植技術:地熱線自動控溫+營養杯中棚育苗+地膜、矮棚保溫保濕。其中,地熱線自動控溫就是給蔬菜鋪上“電熱毯”。這些先進技術的引進,保證了在低溫天氣條件下,大棚育苗或菜苗生長所需的適宜溫度。
“特別是培育出的西蘭花、‘一串鈴’青南瓜等特色蔬菜苗,苗齊苗壯,從根本上解決了嚴寒時段的育苗難題。”譚希介紹說。
“這一套“組合拳”不僅能讓蔬菜提前25~35天上市,還能大大提高產量。由于打了時間差,價格能高出市場價的一倍以上。
“蔬菜提早季節上市,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也提升了蔬菜的價值,我也賺得樂呵呵。”譚希笑著說。
為了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家致富,譚希牽頭成立了希旺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基地帶農戶的方式,在中渡村、郭坡村、浩洋村發展蔬菜種植,2018年,蔬菜產量就已達800噸,銷售額達560余萬元,產品遠銷香港、廣州等地,預計今年收入可達100萬元。“明年我們還將適度擴大種植面積,爭取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家致富。”譚希自信滿滿地說。
近年來,有110戶村民把自己的田地流轉給譚希后,既收土地租金,又到蔬菜基地打工掙現錢,吃住在家,來回便捷。“與之前僅種地相比,風險小了,擔心少了,但收入增加了。”在基地務工的村民張芬說,她將家里的3畝多地流轉給譚希,一年可收土地租金1800多元,還可在基地打工每月掙1200多元,比自己種地劃算多了,她對這種既收土地租金又在家門口打工的掙錢方式感到很滿意。
譚希表示,未來的精力將主要投入在蔬菜的綠色無公害生產技術的探索上,細分市場,生產一批高端蔬菜產品,努力打造品牌,擴大影響力,提升菜農收益。同時也探索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借力附近連片的600畝的桃林二三月份的賞花節人氣,發展體驗式蔬菜采摘。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