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陽谷縣十五里園鎮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重點在特色種植、農產品加工、畫荷文化、鄉村旅游上下功夫,努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著力打造陽谷“農業特色小鎮”,初步形成櫻桃種植、草坪種植、香瓜種植、粗糧加工、畫荷*村等五大特色支柱產業,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新路子。
升級產業結構,做優特色種植。該鎮積極探索“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推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突出“櫻桃、蓮藕、香瓜、草坪”等種植主體,加快生態農業、休閑農業等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合理組合應用,做到示范引領,建設了一批像櫻桃山莊、黨店香瓜、張街草坪、牛吳蓮藕等示范農業基地。
目前,該鎮櫻桃種植面積達3200余畝,品種多達20余個,晶美牌商標享譽省內外,年產值達1600余萬元。牛吳村蓮藕種植歷史達30余年,每年生產的蓮藕在本地市場上供不應求,直接給農戶帶來收益80萬元。以黨店為核心,近年新建、改建100個日光式大拱棚,香瓜實際種植面積達500余畝,先后成立了金田瓜蔬、富強農作物種植等四個專業合作社,實現了生產規范化和標準化。張街村草坪種植基地種植面積達500余畝,年生產草坪40萬平方米,銷售額500余萬元。
深化質量建設,做大品牌體系。該鎮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走品牌化道路。以該鎮“鳳華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例,2012年5月,汪風華去北京參加農業農村部主辦的培訓班,回來后,成立了“風華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入社的*批社員就達到100戶,現在發展到286戶。該合作社創建了“谷姐”,“十五里園”兩個商標,大力開展訂單農業,與周邊多家面粉廠簽訂了訂單合同,賣出的糧食每公斤高出市場價0.1元。合作社生產的紫小麥面條、糯玉米糝和谷姐小米等系列產品被“聊勝一籌”授權為品牌使用單位,相繼送往超市和大型市場,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立足地方優勢,做活旅游產業。該鎮通過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拓寬電商銷售平臺,逐漸打造了自己的農業品牌,提高了產品知名度,并通過發展綠色采摘、農家樂等體驗式休閑觀光產業,將特色種植、文化產業與鄉村旅游有效融合。比如,該鎮牛吳村立足種藕產荷優勢,深入挖掘蓮藕文化內涵,與鄭州大學合作,發展“畫荷”產業,聘請專家教授來村開展“畫荷”培訓班,大力培養“農民畫家”。所畫荷花作品由專業銷售團隊,銷售到北京、天津、上海等一線城市,部分作品還銷售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2018年,牛吳村共創作作品1000余幅,每幅畫市場價格在120元至880元之間,實現銷售額110萬元,按照銷售額的5%計算,產生集體經濟收入5.5萬元。
無獨有偶,該鎮櫻桃種植除了滿足當地需求外,還大量銷往濟南、上海、北京等地并獲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每年5月中旬舉辦的“櫻桃采摘節”與“蚩尤陵文化景區”相得益彰,能接待游客十萬余人次,直接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帶來較大的社會效益。如今,該鎮村民不僅進行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還經營著形式多樣的旅游服務業,初步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種新型發展模式正成為引領十五里園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