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割稻子的場景在中國越來越少,無人駕駛的水稻收割機已經參與到中國的農業生產當中。
在吉林省大安市大安灌區,水稻收割已經接近尾聲,兩臺智能收割機正在稻田里忙碌,而駕駛室里面空無一人。自動轉彎、倒車、收割……智能收割機通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以螺旋形路線,將田里的水稻收割干凈。
“智能收割機一邊收割,一邊會將定位數據、收割效率、工作軌跡等信息反饋到我們的智能農業管理系統當中。”中科佰澳格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葛艷俊介紹,這將有利于他們實行稻田的精細化管理。
“現在水稻收割時節雇傭工人,每天的薪水要200到300元不等。”中科佰澳格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潘修強介紹,中國東北地區的老齡化進一步提高了人力成本,這兩年招聘的駕駛收割機的工人大多在60歲以上。
“現在使用智能收割機,每公頃作業的人力成本將會減少60%左右。”潘修強說。
這些智能收割機產自豐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企業圍繞物流業、農業和工業三大領域進行智能化創新,提供無人化解決方案。中國一些企業瞄準了農業現代化的需求,陸續開始從事智能化農業機械的研發與生產。
“智能收割機是*年應用,還有很多稻田的相關數據需要采集和處理。”豐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韓欣欣表示,今年,智能收割機在黑龍江、江蘇等地已成功收割水稻1000公頃。
“近年來,吉林等地的水稻耕作機械化率不斷提升。”吉林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磊表示,將智能機械應用于水稻耕作當中,還需保證稻米本身的質量和口感。
中國既是世界水稻的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2018年,中國水稻播種面積約為30189千公頃,水稻產量為21213萬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