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成都市郫都區舉行的第六屆全國農業文化遺產大會上,“保護”“傳承”成為熱詞。
“受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自然因素,以及城鎮化、工業化、現代技術、外來文化等因素影響,一些農業文化遺產正處于趨于消亡的狀態,亟須加以保護和傳承。”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在會上表示。
推動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迫在眉睫。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指人民在與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世代傳承并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物多樣性、完善的傳統知識與技術體系、獨特的生態與文化景觀的農業生產系統。”閔慶文介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這一概念,來源于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起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保護倡議。
“作為農業大省,四川有豐富的農業文化遺產,目前已有5項成功申報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省農業農村廳鄉村治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分別是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蒼溪雪梨栽培系統、美姑苦蕎栽培系統、名山蒙頂山茶文化系統、鹽亭嫘祖蠶桑生產系統。
以美姑苦蕎栽培系統為例,“至少在14世紀中葉甚至更久遠的時間,當地人就已經栽培、種植和食用苦蕎,是彝族人民祖祖輩輩傳承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也是美姑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前述負責人介紹。
為何要重視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因為一些農業文化遺產正面臨消失的危險。以郫都區川西林盤為例:該區林盤數量由1991年的2.1萬個銳減至目前的8700余個。郫都區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鑫表示,受城鎮化、工業化影響,郫都林盤出現大量空心院落,“郫都林盤農耕文化系統的保護發展迫在眉睫。”
強調農業生產系統的傳承保護。
“在農業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中,保護要放在*位。”省農業農村廳鄉村治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特別強調注重農業生產系統的傳承和保護,要避免過度開發。”目前,我省展開了一系列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包括積極推動郫都區林盤農耕文化系統、蜀南竹文化系統、石渠高原傳統游牧系統申報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而保護的*辦法,是讓農業文化遺產“活”得好。
云南紅河哈尼梯田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紅河學院哈尼梯田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張紅榛介紹,紅河哈尼梯田成功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后,“云上梯田、夢想紅河”文化旅游火起來了,在元陽遺產區,有246戶農家樂和客棧,2017年國內外游客達322余萬人次。
而在四川,以江油辛夷花傳統栽培體系為例,“每年4月初到5月初,滿山盛開的辛夷花吸引著省內外游客,帶旺了旅游經濟的發展。”江油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郫都區也展開了行動。2019年,“四川郫都林盤農耕文化系統”成功躋身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候選名單。陳鑫介紹,郫都區正梯度推進林盤保護計劃,今年推進100個,2020年推進200個,到2025年保護、利用1000個林盤,規劃建設人文歷史、農耕文化、產業融合三條“林盤+”示范線。
農業文化遺產“活”得好,也打響了農業品牌。在我省獲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項目中,蒼溪縣的雪梨、涼山州的苦蕎茶等農特產品都賣出大山,并成為四川農業的特色名片。“目前涼山州已有近40家苦蕎加工企業,產品暢銷國內外。”涼山州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