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來,黔西縣花溪鄉安作村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緊扣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規劃種植菜薹和蠶豆400畝。
近日,在安作村眾力合作社經營的蔬菜基地,10多位村民正忙著挖窩、種苗,不到半天工夫,一片小菜園就成形了。來自瓦房組的陳忠群是長期在基地務工的貧困戶。他每天一大早便要起床,給家里的4頭牛、3頭豬喂食后趕到離家一公里的基地上班。“我在家里上班,孩子爸爸在外務工,兩個人收入加起來還算可觀。”陳忠群說,靠著夫妻兩人共同努力,如今一家已經脫了貧,日子越過越好。
安作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負責人高朝志介紹,該村按照“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貴陽商家簽訂了400畝產銷合同,近期以來便開始發展菜薹和蠶豆種植,帶動當地群眾增收。
“目前,長期在合作社務工的脫貧戶有10余戶。” 高朝志說,基地輪番種植多種蔬菜,成功帶動了20余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據了解,安作村合作社種植的菜薹有紅白兩個品種,兩個月后就能上市銷售,是市場緊俏品種,價格是普通白菜的幾倍,一畝收入在5000元左右。此外,規劃種植的蠶豆已下種完成,也將帶動當地群眾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