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金昌,田地里仍是片片綠色。享譽全國的“鎳都”,如何變成了“綠色的海洋”?這一切都要從小小的牧草說起。
金昌市草地資源占全市土地資源的45.8%,人均耕地4.1畝,均高于甘肅省平均水平。不僅具有發展牧草業的獨特優勢,還擁有豐富的土地和耕地資源。加之長期以來具有適應發展草畜家畜養殖業、草地產業的規模效應,發展草產業,金昌市可謂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科學管理保障牧草品質
10月18日,在金昌市永昌縣紫花苜蓿連片種植區,到處一派忙碌收獲的景象:一片片翠綠蔥蘢的紫花苜蓿地里,大型收割機正忙碌其中,將青嫩的枝葉“割倒”在地,晾曬打捆。
“金昌降雨量較少,對于害怕潮濕的牧草來說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金昌市永昌縣寶光農業科技公司總經理宋志斌表示,苜蓿干草依品質優劣劃分為不同等級,借助良好的氣候條件,依托科學、精細化管理讓金昌在原本一、二級品質的基礎上,又生產了部分特優級牧草,劃分標準更加精細。
宋志斌介紹,“牧草品質的評定取決于粗蛋白含量,而這一指標又由收割時間來把控,特優級苜蓿生長周期為28天,如果因收割后晾曬拖延沒能及時打捆,將很有可能降為二級,甚至更次為三級。”
為了不讓金昌牧草因為收割時效而貶值,金昌大舉引進機械化生產方式,“*能收割600畝苜蓿,持續工作14個小時,一個人就可以玩轉整個機器,頂5臺拖拉機收割機的工作量。”宋志斌花260萬元引進的美國自走式割草機讓牧草收割效率大大提高。
產業興旺引來八方客商
良好的品質讓金昌牧草吸引來八方客商,來自寧夏的向東農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向東就是其中之一。
馬向東說:“金昌的牧草具有很高的品質,而且生產企業的信譽也值得信賴,在與永昌縣寶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有了5年的訂購合約后,這次金昌之行,我還特意引薦來了兩名寧夏養殖大戶。”
近年來,隨著加拿大的阿迪娜、美國FGA公司的WL系列世界*優苜蓿品種落戶金昌,在這片沃野良田上生根發芽,大批牧草生產加工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經營主體也在這片熱土上,以土地流轉和訂單農業的方式,走上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之路,像馬向東一樣的訂購商紛至沓來。
目前,金昌市牧草種植面積達到了25萬余畝。其中,苜蓿種植面積達20萬余畝,燕麥等其他牧草約5萬余畝。金昌已成為甘肅省*商品苜蓿種植基地,全市3000畝以上的牧草種植企業39家,牧草及飼料加工企業10家,已形成了南部沿山優質燕麥和中部綠洲優質苜蓿優勢產區,是國內優質牧草重要產地。
去年,金昌市年產牧草20萬噸,產值達4億元。牧草產業的不斷發展,有力帶動了畜禽養殖、裝備制造、物流交通、飼料加工等相關行業發展,全市畜禽飼養量更是達到了268萬頭(只)。
大牧草發展底氣十足
在日前舉辦的全省牧草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教授南志標,為金昌市草業發展和農業發展建言獻策。
南志標認為,引草入田這一概念已得到普遍認可,但畜牧業的比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的標準之一,農業不僅僅是種植業,還應該包括草畜家畜養殖業和水產業。面對未來,金昌要樹立大牧草、大種植業、大農業、大土地資源的概念,不斷為產業發展賦能。
“目前,金昌種植的牧草,90%以上為苜蓿,面對產業發展,不能把雞蛋裝在一個籃子里,要試種如貓尾草、紅豆草等更多優質牧草,通過多品種多用途的方式,以配套完善的制度、管理措施、市場定位等,提供優質優價產品,不斷深挖產業潛力。”南志標說。
同樣,據參會的省科技廳廳長史百戰介紹,甘肅人工種植草的面積居全國第二,擁有全國*的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全國草學的工程院院士,擁有健全雄厚引領的基礎研究團隊,完整的產業體系建設示范及實驗室轉化及充足的人才團隊,為深入推進草地農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天然有利條件。
“金昌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的重要節點城市,是甘肅*早開展創新型試點的城市,具備以創新驅動引領經濟社會的良好條件,科技創新促進苜蓿等草產業創新發展擁有良好基礎,真誠期待金昌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緊密圍繞草業發展目標,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讓金昌在新絲綢之路上綻放絢麗光彩。”史百戰相信,綠色發展為草地農業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遇,而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金昌草地農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