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大黃堡鎮稻蟹立體養殖項目基地一派豐收景象,稻田里顆顆谷穗飽滿壯實,地壟中的螃蟹個個體肥爪壯、威武有力。從春到秋,寒暑易節,從種到收,滿滿當當。2000畝稻田中,滿載著豐收的喜悅和未來的希望。
大黃堡鎮“一鎮一業”稻蟹立體養殖項目,是以大黃堡鎮政府為主體開展的幫扶項目工程,地點位于該鎮忠辛臺村南、張辛安莊村東,占地2000畝,總投資1800萬元。項目通過對土地進行整體提升改造,建設配套設施齊全的高標準、規模化生產基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帶動村民增產增收。
漫步在稻田邊,欣賞著此起彼伏的稻子,濃郁的稻香陣陣襲來,空氣中氤氳著清甜、醇美、溫馨的香氣,讓人迷醉,讓人留戀……這里種的可不是普通的稻子,而是專門與袁隆平團隊水稻研究所、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開展技術合作引進的“919小站稻”香米。育種蟹苗采用了“大黃堡”濕地河蟹,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并建立起良好的生態物質循環體系,充分利用大黃堡濕地的優質環境和過硬的質量保障,打造自創、自研、自主的“大黃堡”農產品品牌。
負責管理運營稻蟹立體養殖項目的天津碩躍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陳興鵬告訴記者:項目從3月開始進場施工,5月中旬插秧,6月投放幼蟹1.5萬斤,約100多萬只,通過稻蟹立體混養及觀光旅游休閑,打造田園綜合體。預計收獲時,畝產達1000斤,相對于傳統種植方式每畝可增收500元。同時,直接帶動忠辛臺村和張辛安莊村的50余人就業,實現穩定增收。稻蟹立體養殖模式既能豐富農民的錢袋子,也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收獲的稻米將銷往市區多家超市,螃蟹由武清本地消化。
稻蟹立體養殖可以實現生態、環保、綠色,還能提高水稻身價和螃蟹產量,在帶來可觀經濟收益的同時,也為生態觀光旅游、農民增產增收提供了廣闊空間。據陳興鵬介紹:稻田可以給螃蟹提供遮陰、棲息的地方,田里的水草、蟲子等是螃蟹的“美食”,螃蟹是很好的“殺蟲劑”“除草劑”,螃蟹排出來的糞便,可以給稻子提供肥料。這樣子養出來,不管是螃蟹還是稻子,都是綠色無公害的。螃蟹和稻子利用各自的優勢互補,形成了良性的生態循環系統,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寬了增收渠道,提升了稻田的經濟效益。
眼下,成片的稻谷已進入收割期,一串串稻穗沉甸甸、金晃晃,村民們正搶抓當前晴好天氣,來回穿梭于稻田之中,感受豐收的喜悅。金燦燦的稻谷,沉甸甸的希望。轟隆隆的機器聲不絕于耳,一臺臺收割機在金黃色的稻浪中縱橫馳騁,收割、脫粒、打碎秸稈、稻谷裝車,一氣呵成,將顆粒飽滿、黃澄澄的稻谷盡收其中。張辛安莊村村民邢漢興的臉上掛滿了笑容:“我們種的稻子不施肥不打藥,經濟效益還高。收割機在稻田里轉幾個來回,偌大的一片稻谷便收割完畢,看著從收割機的‘嘴’里吐出來的稻谷,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