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冬小麥喝“營養液”的大好時機。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大河鎮干渠村種糧大戶安學祥爭分奪秒地灌溉冬小麥,為來年夏糧豐收打下基礎。
“2019年種了1300畝冬小麥,早早地給麥子澆了水,如果再晚了會影響麥子的產量,準時給小麥冬灌,有利于明年的豐收。”11月5日,安學祥開心地說。
2019年,科技培訓、農技人員服務到戶、良種到田、新成果普及推廣和綜合防治病蟲害等措施,為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小麥增產增收提供了技術支撐。安學祥種的小麥也不例外,1000余畝小麥平均畝產480公斤,每公斤收購價2.35元。
“我種的新春37號,是春小麥優良新品種,不僅如此,用了高效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機械化生產等先進實用技術后,小麥長勢好,麥穗籽粒飽滿,產量也高。”回憶起8月底小麥收割時的情景,安學祥滔滔不絕,“現在,我們種優質小麥的積極性特別高。”
除了小麥,安學祥還是村里食葵種植大戶。“2019年我種了1200畝食葵,長勢很好,一畝地純收入600元左右。”
無論是小麥,還是食葵,從播種到收割,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為此,安學祥成立了金麥穗家庭農場,農場里有負責管理小麥地的,有負責澆水的,有負責削葵花頭的,還有負責收葵花的。“目前,家庭農場有2名正式員工、7名臨時工,小麥豐收季節每人每天可以掙近200元。食葵豐收的季節,我每天雇20多人來收葵花,削葵花頭*一個人可以掙200多元。”
安學祥說:“下一步,我打算利用流轉土地的方式,擴大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將分散的土地化零為整,讓更多農牧民受益。”
【農民想知道】
采訪中,安學祥說想要賣“明白糧”,他需要知道自治區小麥收儲制度改革中關于農民少花錢、種好糧、多掙錢的政策。
【政策解讀】
小麥收儲制度改革讓“優質優價”得以體現
10月30日,記者從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獲悉:截至10月25日,自治區累計收購260.3萬噸小麥,全區夏糧收購已基本結束,糧食市場保持平穩運行。
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廳級干部劉學明介紹,2018年,自治區停止了2004年以來以刺激生產為導向的“政府定價、敞開收購、敞開直補”的小麥收儲政策,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政府引導、市場定價、多元主體收購、生產者補貼、優質優價、優質優補、應急托市收購”的小麥收儲新機制。當年,全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小麥275萬噸,收購價格總體高于上年。改革后,適銷對路的優質小麥價格明顯高于普通小麥,激發了廣大農戶種植優質小麥的積極性,也為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內生動力。2019年是自治區小麥收儲制度改革的第二年,繼續執行市場化收購政策。
小麥收儲制度改革旨在完善小麥補貼政策,加強小麥優質高產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推廣良種良法配套、測土配方施肥等新技術應用,不斷提升小麥單產和品質;按照“優質優補”原則,在現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基礎上,提高指導計劃內種植小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標準,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強糧食生產保險工作,創新小麥收入保險,積極助力種糧農民穩定增收。
小麥收儲制度改革是針對如何保護農民利益提出的,要求各類收購主體嚴格執行國家和自治區小麥收購政策,堅持在市收購,做到質量標準、收購政策、收購價格、收購程序、服務公約等在明顯處公示,做到政策上榜、價格上墻、樣品上臺,讓農民賣“明白糧”;要優化服務措施,在收購高峰期,通過預約收購、增設收購網點、增加收糧機械等方式,加快收購進度,堅決防止出現“過夜糧”“排長隊”和農民“賣糧難”問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