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農工委、北京市農業農村局12日舉辦推介會,為相對低收入的村莊推介其特色農產品。
據悉,此次推介的特色農產品來自北京8個區的一些相對低收入村,共有14個品種,包括門頭溝區馬各莊村的高山稻、房山區二站村的蛋白桑茶、大興區小黑垡村的蘑菇、昌平區北流村的食用百合、懷柔區九渡河村的中藥材、平谷區北店村的玉露香梨、密云區黃土坎村的鴨梨、延慶區胡家營村的蘋果等產品。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副巡視員于雷慶表示,2016年以來,北京市深入實施了“扶持產業、促進就業、山區搬遷、生態建設、社會保障兜底、社會力量幫扶”的“六個一批”*幫扶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其中,產業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源泉和吸納就業的載體,是低收入幫扶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形成長效幫扶機制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強低收入村戶“造血”功能的重要手段。2016年至2019年,北京市級財政共安排9.6億元幫扶資金,轉移支付至各區,專項扶持低收入村戶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共支持產業項目725個,包括特色林果、特色種養殖、休閑旅游、農產品加工、分布式光伏、林下經濟等,惠及約3萬低收入農戶。
據介紹,除了特色農產品推介會外,北京近期還將舉辦休閑民宿、專業合作社等主題的推介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