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交一部分押金就能把驢領回來自己養,然后我們再用代養模式代放到他們牧旺合作社,在這個當中我們只負責飼養,但不需要醫藥費、保險費這些,這些它有合作社來承擔。”初冬時節,在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布隆吉鄉牧旺草畜農民專業合作社孵化基地,該鄉九上村村民嚴生德正在精心喂養自家代養的5頭毛驢。
布隆吉鄉是半農半牧鄉,發展畜牧業有天然優勢。今年,該鄉積極打造“黨建+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的優質品種驢產銷產業化發展模式,與蘭州佛慈藥廠合作,由合作社與農戶簽訂養、銷協議,統一標準、保價收購,讓貧困戶參與其中,共同實現脫貧致富,既解決了農民發展缺少資金的問題,同時也激活了產業,走出了一條草畜產業多元化發展的新路子。
“通過合作社把佛慈的種驢調引回來,每頭驢以150公斤即6000元的價格投放給農戶,合作社在技術指導上、防疫上還有農業保險上給農戶以免費的服務,讓農戶在飼養種驢的過程中風險降到*,通過一年半時間的飼養,驢的體重達到250公斤左右,合作社再以每公斤以48塊錢價格回收,大概每頭驢的價值是12000元,這樣農戶的凈利潤每頭大概是3000元左右。”布隆吉鄉牧旺草畜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建平介紹說。
過去,由于九上村帶動農民致富能力弱,被確定為基層軟弱渙散黨組織。今年經過整改,村黨支部打造了一個以“黨建+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養牛專業組,不僅帶動農民致富,還增加了村集體收入,當年就摘掉了軟弱渙散黨組織帽子。
“我們爭取資金投放到合作社,合作社經過調牛,我們一戶農戶代養3-5頭牛,3-5頭牛一個周期12個月,一個牛犢5000元,養到三個月合作社就收購,要是3頭牛就能達到一萬五千元的收入。”九上村黨支部書記俞光海說。
“現在牛價高,個人買買不起,像這樣我們自己準備飼料,操心把牛養好,生了牛犢就有了收入。”九上村四組村民柳國玉說。
布隆吉鄉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有效載體,借助合作社在基地設施建設、新技術應用、群眾增收致富等方面的優勢,將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起來,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今年以來,瓜州縣堅持黨建引領合作社發展,注重在產業鏈上建強黨組織,全力推行“黨建+合作社+N”的發展模式,為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成小康社會夯實了基礎,目前,全縣打造祁連戈壁、祥龍等合作社黨支部47個、產業黨支部55個,為村黨組織書記和能人黨員領辦的20家合作社提供4600萬元扶持資金,輻射帶動6個移民鄉鎮累計修建日光溫室1800座,推動“流星雨”蜜瓜、有機枸杞等農產品走出國門。各鄉鎮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鄉村振興,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的初心和使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