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有著“遼北糧倉”美譽的鐵嶺市傳來豐收的喜訊:鐵嶺市測產專家組與縣(市)區農業技術人員一起,歷時10天,通過對不同作物、不同品種、不同地勢、不同土壤的地塊共170個測產點進行隨機測產,結果顯示,今年鐵嶺市糧食測算總產量達50.173億公斤,較豐產的2017年增產4億公斤,創歷史新高。
今年,鐵嶺市克服了前期少雨、后期低溫等不利因素影響,搶早動員,提前部署,做到了搶時搶播,耕種收機械化率達89%,保護性耕作面積達6.73萬公頃,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25.2萬公頃。各縣(市)區積極落實玉米、水稻、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中央財政撥付的5.9629億元資金全部用于玉米、水稻、大豆生產者補貼,有效調動了農戶種糧的積極性,推動了全市糧食播種擴面增產。據統計,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48.14萬公頃。
在品種選擇上,今年,鐵嶺市大力推廣生育期為126天至130天的密植型品種,玉米以“良玉99”“宏碩899”“鐵研58”“東單1331”等為主栽品種,適當淺播,普遍苗齊苗壯,長勢良好,為豐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自然災害應對上,鐵嶺市農業農村局積極與氣象、水利等部門溝通,密切關注雨情、風情、水情,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指導各地提早做好防御準備。7月3日,開原市遭遇暴雨、冰雹及龍卷風襲擊,9個鄉鎮受災。鐵嶺市立即成立了災后農業生產恢復指導組,多次深入受災現場開展技術指導,并結合玉米拔節期的特性以及水稻、大豆和蔬菜的生長特點,制定生產自救措施。通過生產自救,受災農作物八成恢復生產并長勢良好。
在病蟲害防控上,鐵嶺市積極實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持續開展農作物中后期重大、遷飛性、流行性病蟲害監測與防控工作,二代黏蟲、三代黏蟲及水稻稻瘟病的發生面積較往年大幅降低,確保了糧食穩產增產。
盡管遭遇了一些惡劣天氣,但據鐵嶺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楊晨影介紹,今年五六月份,鐵嶺市雨水調和;七八月份,降水充沛;九十月份,光照、溫度條件適宜,為玉米、水稻增產創造了有利的氣候條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