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啟動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建設一年以來,堅持以農藥化肥“雙減半”為切入點,大力推進“一增一減”,參、蛙、菌、藥、菜、牧、果、漁、蜂九大板塊特色農業產業生機勃勃、齊頭并進,城鄉面貌正在發生積極而深遠的變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日益濃厚,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全面激發、充分釋放。
走進臨江市誠源大榛子農民合作社,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兩側展示柜里各色榛子產品。一幅妙趣橫生的書法作品就懸掛在離辦公桌不遠的地方,上書四個大字“榛人榛事”,筆法飄逸靈動。腳踏實地、真人真事,這是臨江市誠源大榛子栽培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于愛香為人處世原則。
2019年,于愛香和她的大榛子產業成為臨江市生態建設的主力軍之一。合作社在推行“一村、一品、一基地”的標準化建設中,積極響應和融入“一谷一城”建設,不僅讓農戶看到了政府在推進鄉村振興建設中大榛子產業所凸顯的優勢和發展前景,同時也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植大榛子的積極性。
臨江市誠源大榛子栽培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初的入社農民63戶,入股注冊資金500萬元,滾雪球似的發展起來。先后與141戶農民簽訂了土地流轉手續,共流轉土地3400余畝。為了讓困難農民發展大榛子產業,她先后與臨江市六道溝鎮銅山村、樺皮村等農戶進行幫扶指導,簽訂入社合同;與臨江市站前村建立扶貧聯盟,與13戶貧困家庭幫扶結對,2019年,合作社給付站前村扶貧分紅款16600元,并為30多家困難戶無償提供種苗,提供技術服務,幫助他們盡早脫貧致富。目前,全市已有4個鄉鎮300多戶農民從事大榛子栽植產業,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栽植面積超4000余畝。合作社加入白山市綠色有機聯盟,這意味著臨江市大榛子產業又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領域,同時也為臨江市大榛子產業發展及品牌打造奠定了良好基礎。
臨近中午,白雪掩映下的長白縣馬鹿溝鎮太陽村光源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工廠里“炊煙裊裊”,推開廠房的大門,一陣陣熱氣撲面而來,工人們正在車間里忙著制作粉條。
“我們現在主要是加工馬鈴薯粉條,太陽村里泉水甘甜、海拔較高,加上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通過綠色有機方式種植的馬鈴薯品質好,生產的粉條深受各地消費者青睞。”提起粉條生產,該村黨支部書記姜淑清如數家珍。
太陽村光源馬鈴薯專業合作社成立多年,經營穩定、收益可觀,已吸納村民股金50萬元,村馬鈴薯粉條加工已得到QS認證,年產長白山優質粉條10多萬斤。目前,長白縣太陽村粉條通過微信和電商平臺,已經成功銷往全國各地,小粉條逐漸成了村里的大產業,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戶實現了致富夢。
“綠色有機的榆黃蘑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咱白山地區認這個,銷路好,輝南長春沈陽等地銷量也非常不錯。”白山市潤澤園食用藥用菌類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學峰介紹。
合作社以長白山食用藥用菌開發、生產、銷售為主,擁有一批高素質的研發和生產經營隊伍,并建有菌種繁育、生產示范及食用菌培訓基地,初步建立起“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在生產經營方面實行統一培育菌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收產品、統一銷售。合作社不斷強化品牌意識、打造龍頭產業,受到食用菌種植戶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積50畝,廠房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總資產1100萬元,合作社今年預計產出榆黃蘑100萬袋、平菇30萬袋、滑子菇10萬袋、雞腿菇5萬袋,年食用菌產量500噸,實現銷售收入400萬元,利潤30萬元,為當地60余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冬日的嚴寒擋不住豐收的喜悅,走進江源區石人鎮榮斌村,紅彤彤的沙棘果,壓滿樹枝,農戶手捧金燦燦的果實,臉上洋溢出甜美的微笑。
2014年,李廣先從內蒙古赤峰引進沙棘果苗木,在他的帶動下,全鎮已發展沙棘果樹面積1700余畝。以沙棘為主的茶葉、果粉、酒水等系列產品逐步推向市場,深受客戶歡迎。
“我們*采用的發酵工藝沙棘酒已經問世了,我們還打算把沙棘粉加工出來,做一下深加工提高沙棘果的附加值。”榮斌村村委會主任李廣先說。
如今,“長白山道地藥材”“長白山林蛙”“渾江黑木耳”等特色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生長,“有機谷”地理標識、“食藥城”特色品牌在白山有序健康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