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贛州市累計建成規模蔬菜基地25.9萬畝,其中設施大棚面積19.15萬畝;建成中農批、華東城等蔬菜批發市場,日均交易量達350噸,高端產品遠銷俄羅斯、匈牙利等國外市場。
近年來,贛州市立足氣候生態資源、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兩大基礎優勢,在專家論證、示范推進的基礎上,把蔬菜作為繼贛南臍橙之后又一支柱富民產業來打造,實現了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傳統到現代的跨越。在規模上,贛州市蔬菜產業實現快速擴張,從過去的零星露地種植,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化、設施化、產業化,累計建成規模蔬菜基地25.9萬畝、其中設施大棚面積19.15萬畝,分別比2017年增長*、234%,形成了寧都辣椒、信豐辣椒、于都絲瓜、會昌小南瓜等蔬菜優勢產區。
在技術上,贛州市蔬菜產業實現全面從靠天吃飯走向高產高效,建設蔬菜產業“兩中心一基地”,落地三個蔬菜院士工作站,在大棚棚型、茬口安排、技術集成等方面取得有效突破,蔬菜基地技術水平和種植效益大幅度提升。其中,大余順泰園區冬暖大棚去冬種植“豐田三號”青椒180畝,吊蔓精細栽培,實現畝均2.2萬元的凈利潤。
在模式上發展上,贛州市蔬菜產業實現從各自為戰到抱團發展,探索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基本菜農”的發展路子,引進于都懷德、寧都碩銘等一批龍頭企業服務產前產后的種苗、農資、技術、銷售等,把種植生產環節交還給農民,既讓企業得實惠,又讓群眾富起來。其中,寧都縣去年采取該模式建設的2700畝蔬菜示范基地,去冬今春種植的黃椒豐產豐收,畝均純收入8700元,戶均純收入達6萬元。
此外,贛州市還實現從“提籃小賣”到進入全國大市場流通,搶抓東南沿海和省內目標市場,建成中農批、華東城等蔬菜批發市場,日均交易量達350噸。同時,贛州市積極打造“贛南蔬菜”品牌,不斷擴大贛南蔬菜影響力。該市還不斷搭建供港供深平臺,開通中歐蔬菜班列,推動品質蔬菜進入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產品遠銷俄羅斯、匈牙利等國外市場。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