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政協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脫貧攻堅社會宣講”專題協商會召開。會上,北京市扶貧支援辦黨組成員、副主任汪兆龍通報,2019年北京市在脫貧攻堅中投入64億元,全年助力50.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并介紹了北京在扶貧模式上的諸多創新。
內蒙古、河北、青海結對旗縣全部脫貧摘帽
“北京市扶貧志愿任務重。”汪兆龍說,“新疆和田、西藏拉薩、河北張承保三市……北京市對口支持有扶貧任務的包括8個省90個縣。扶貧類型包括對口支援、對口幫扶、區域協作等五種類型。”
汪兆龍透露,2019年,在脫貧攻堅中,北京市共投入了64億元“真金白銀”。選派了2004名干部人才到受援地區開展扶貧支援,實現結對幫扶貧困縣掛職干部人才全覆蓋。
會上,汪兆龍公布了一組對比數據。以北京對口支持的張家口、承德、保定共23個貧困縣為例,2014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5.5萬人,內蒙古31個*貧困縣是203.38萬人,加在一起298.88萬人;而到2019年底,只剩約5萬人,貧困發生率降低在1%以下。
汪兆龍稱,2019年度,北京市全年約助力50.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內蒙古、河北、青海結對幫扶貧困旗縣全部脫貧摘帽,新疆和田地區除墨玉縣、洛浦縣外全部摘帽。
采用組團支教、送醫上門等創新扶貧模式
“我們在山上種蘋果,在林下養雞、養豬,還種植蘑菇和黑木耳……”汪兆龍講述了北京產業幫扶河北保定,在山區林區搞起了山林經濟。
不止產業幫扶,汪兆龍介紹,北京市還發揮自身優勢,在教育、醫療、科技等領域進行扶貧創新。
“把劣勢變優勢”的另一個例子是張家口。針對該地區干旱、寒冷的自然條件,幫扶時就發展蔬菜種植業和壩上草原經濟,錯季供應北京市場。“那里蔬菜很少有病蟲害,不需要怎么打農藥。這樣既能夠保證北京市菜籃子的錯季供應,同時也帶動了張家口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增收、脫貧致富。”
教育扶貧方面,汪兆龍稱,北京也下了很大功夫。東城區的北京市第二中學支持的阿爾山中學,一個退休老校長帶著11個各科骨干教師到阿爾山中學組團支教;阿爾山中學的一批教師也來到北京二中學習。
此外,北京市的多家三甲醫院對口一對一、多對一支持張家口的醫院建設,并重點建設當地特色專科醫院;安排資金建立流動醫務站,買了醫務車,送醫上門;還利用遠程醫療技術,將北京優質醫療資源與貧困地區共享。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