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是革命老區,也是甘肅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當前,慶陽尚有1個貧困縣、28個貧困村、1.5萬貧困人口未脫貧摘帽,0.84萬已脫貧人口存在返貧風險,1.33萬邊緣人口存在致貧風險。為鞏固脫貧成果、攻克*后的貧困堡壘,革命老區慶陽正全力以赴實施掛牌作戰,促脫貧、防返貧、阻致貧,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努力讓老區人民富起來,讓老區強起來。
“一戶一策”深入推進“繡花式”扶貧
昔日,慶陽全市有7個縣都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片區縣,其中環縣、鎮原縣屬甘肅省定深度貧困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家庭的情況千差萬別,致貧的原因各有不同,脫貧攻堅難度極大。面對這種情況,革命老區慶陽如何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老區人民如何才能步入小康?
“我們在搞清貧困戶‘有什么的資源問題、缺什么的短板問題、能干什么的技能問題、想干什么的愿望問題’等方面問題的基礎上,將未脫貧群眾進行了‘四類分類’,并依此落實‘一戶一策’,做到了扶持對象*、措施到戶*。”慶陽市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慶陽對1.43萬戶有勞力且有技術的貧困戶,落實產業獎補措施,實施產業提升脫貧;對1.4萬戶有剩余勞力且可輸轉的貧困戶,落實就業技能培訓、跟蹤服務和政策獎補等措施,實施“就業增收+產業托底”脫貧;對1.79萬戶有一定勞力可打零工的貧困戶,通過產業獎補資金入股專業合作社分紅,實施產業互助合作脫貧;對1.21萬戶無勞力的貧困戶,以獎補資金入股分紅,實施“互助合作+兜底保障”脫貧。
“現在,我成立的合作社帶動了36戶養羊大戶,吸納了162戶貧困戶入股,實現了抱團發展。”在慶陽市寧縣焦村鎮半個城村,民興草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健對記者說,近年來,慶陽市大力發展現代肉羊產業,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市場”的模式,建成了核心示范場,吸引農戶特別是貧困戶自愿參與,實現合作共贏,抱團發展,共同促進寧州肉羊產業發展。合作社通過探索投羊還羔、代養代管、投羊還草、技術培訓、一體防疫等多種發展模式,有效調動了村民發展養殖的積極性,帶動發展了一批養殖大戶。
2012年返鄉的貧困戶李軍剛,家里一直沒有增收的支柱產業。為了帶動李軍剛脫貧,民興合作社通過“借母還羔”的方式拿出20只母羊讓李軍剛養,且免費給他提供技術指導。“合作社不僅幫我發展上了肉羊養殖,還幫我進行銷售。”去年實現脫貧、如今已是養羊大戶的李軍剛告訴記者,“今年春節過后,圈舍里又新下了14只羊羔,目前肉羊存欄又57只,*近還要增加20多只……情況*比*好。”
“331+”筑牢群眾穩定脫貧基礎
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近年來,慶陽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提出了“北羊南牛、塬果川菜、草畜平衡、農牧循環”的發展思路,全力建設肉羊(奶山羊)、肉牛、肉雞、生豬四個產業區和蘋果、飼草、中藥材、瓜菜四個產業帶,特色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在此基礎上,慶陽積極探索“331+”產業扶貧模式,通過組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三方利益共同體,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建立統一科學的品牌化質量管理體系,“+黨建”“+村集體經濟”,把貧困群眾嵌入產業鏈,讓貧困戶發展產業有“奔頭”、企業帶貧有“甜頭”。數據顯示,如今,在慶陽,貧困群眾的收入中有36%來自特色產業。
“近年來,我們積極推進‘331+’產業扶貧模式,大力引導群眾發展肉羊養殖、蘋果種植兩個產業,先后注冊成立了合水縣惠民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推行和慶陽紅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合水縣太莪鄉北掌村,慶陽紅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高欽友向記者介紹說,為了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惠民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改造22只廢棄窯洞、修建7座磚混結構羊舍,發展了3000只養殖規模的養殖場,帶動141戶貧困戶發展,去年新帶動了90戶貧困戶以產業到戶扶持資金入股56萬元,年底將按收益的10%進行分紅。慶陽紅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則通過流轉200多戶貧困戶的1448畝土地發展蘋果產業,吸納了49戶貧困群眾入股;群眾不僅可以拿到每畝300—500元不等的土地流轉費,6年后,果樹進入盛果期,合作社將視所流轉土地的地力情況,向農戶返還10—20棵果樹的凈利潤。此外,合作社還根據發展需要,帶動32戶貧困戶種植飼草450畝,預計畝均可增收1000元。
“之前我主要靠種地過生活,但收入不行。現在,我拿5000元到戶產業扶持資金入股惠民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能分紅,還能在這里打工,每月有3000元工資。”北掌村村民高懷彪說,得益于合作社的幫助,他去年就實現了穩定脫貧。
記者了解到,慶陽市探索實施“331+”產業扶貧模式以來,全市累計培育引進中盛、圣農、海升、正大等龍頭企業120多家,建辦專業合作社8900多個,帶動15萬多戶貧困戶、11萬戶其他農戶發展,為群眾分紅超過1億元。2019年,全市肉羊飼養量740萬只、肉牛95萬頭、肉蛋雞3000萬只、生豬190萬頭,蘋果面積達到177萬畝,實現了產加銷一體化,形成全產業鏈、全循環鏈的現代農業集群。“331+”產業扶貧模式,被列入國務院扶貧辦“2019年企業*扶貧專項50佳”。
在特色產業紅火發展的同時,慶陽市還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區域公共品牌,提升產業發展效益。2019年,“慶陽蘋果”作為甘肅“十大綠色甘味”入選農業農村部*認定的中國農業品牌目錄;環縣羊羔肉被評為“全國十佳羊肉品牌”,打入了香港市場;白羽肉雞供應肯德基、麥當勞……
聚焦重點攻堅*后的貧困堡壘
“為打好脫貧攻堅的收官之戰、奪取全面勝利,慶陽將深入實施掛牌作戰,全力以赴促脫貧、防返貧、阻致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慶陽市相關負責同志表示,當前,慶陽正重點聚焦農村住房和飲水安全,全力推進“3+1”沖刺清零后續行動。
“以前我們住在山里,居住條件差。現在搬下山了,住上了寬敞、堅固的新房子,走上了平坦干凈的硬化路,喝上了自來水,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在合水縣蒿咀鋪鄉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村民劉文俊說,“我們之前吃水要走很遠的路去挑,山路又很難走,我們年齡大了根本走不動。一到下雨天,村里的孩子們上學也不安全……”
地處子午嶺西麓的蒿咀鋪鄉是合水縣*貧困的鄉鎮之一,全鄉所轄的4個行政村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村,2013年時貧困發生率達45.34%。蒿咀鋪鄉黨委書記高建軍說,為了盡快幫助貧困群眾拔窮根、挪窮窩、換窮貌,鄉黨委、政府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集中力量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在距鄉鎮街道*近、基礎條件*好的蒿咀鋪村后莊組征地171.64畝,投資5200萬元,讓包括144戶貧困群眾在內的216戶農民群眾住上了安全、寬敞的新房,且戶內人均負擔不超過2500元。同時,針對全鄉五保戶及孤寡老人,鄉上在集中安置點內新建了互助老人幸福院,配套了廚房、餐廳、棋牌娛樂室、健身器材、衛生廁所等設施,讓孤寡老人實現了“老有所管、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蒿咀鋪鄉群眾居住條件的巨大變遷,只是慶陽市近年來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剪影。慶陽處于黃土高原腹地,當地群眾有居住窯洞的傳統習慣,但由于黃土濕陷性地質,加之使用年限及日常維護等原因,部分窯洞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記者在慶陽市采訪時,慶陽正在全市開展農村住房安全工作“回頭看”,嚴格按照“查不漏戶、查不準確、查不到位、查不保險”的要求,逐戶“過篩子”,確保6月底前實現“危房不住人、住人房不危”。同時,慶陽還緊扣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四項標準”,今年計劃投資2.98億元,實施水源提升、凍管改造、管網延伸、安裝凈化消毒設備等項目,確保水源穩定、水管不凍、水質達標,以鞏固提升群眾的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