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高峰論壇15日在重慶舉行,來自中國各級政府部門、高校及行業機構、企業的200余名代表匯聚一堂,探討智慧農業發展模式、主要方向、實現路徑及重點領域,交流智慧農業發展成功經驗。
中國農業發展存在耕地分散、生產規模較小、時空差異大等問題,影響了先進技術推廣運用和生產經營決策。中國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在會上說,當前,以物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它們與農業生產、加工、分揀、配送、營銷、客戶服務等產業鏈的全過程發生深度融合,在中國催生了多元化表現形式的數字農業。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列均超過98%,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99%。截至2020年3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55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46.2%。唐珂稱,這些基礎條件,為中國農業數字化發展奠定了條件。中國農業生產智能化正邁出堅實步伐。
在黑龍江,完全自主行駛的無人農機已投入使用;在新疆,植保無人機應用北斗導航作業……一個個農業數字化發展實例在智慧農業高峰論壇上展示。唐珂說,在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數字農業試點、精準農業應用項目等一系列項目工程帶動下,引導帶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中國的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的在線監測、精準作業,農業數字化在中國正得到不同程度體現。
中國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認為,目前中國農業數字經濟發展顯著滯后于二、三產業。2019年,中國農業數字經濟僅占農業增加值的8.2%,遠低于工業的19.5%、服務業的37.8%。這從側面反映了中國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數字技術將為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在王小兵看來,現代信息技術對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作用明顯,農業數字化轉型將成為必然選擇。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將經驗、知識和技術數據化,實現智能化生產,將進一步降低農業從業門檻。他建議,要著力構建天、空、地一體化農業農村數字資源體系,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培育壯大農業農村數字經濟,提升民生保障信息化服務水平,以大數據驅動中國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說,目前,中國農業農村大數據正在與農業產業全面深度融合,逐漸成為優化鄉村資源配置、完善資源市場機制、提升生產要素收益水平、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的核心關鍵要素。他建議,要加快建設中國農業科教云平臺,提供更多智能信息服務。要深入研究和解決農業大數據聚合與挖掘等問題,構建農業知識圖譜、探索基于語義的大數據挖掘方法、建立基于機器學習框架的信息分類模型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農業生產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