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石柱辣椒迎豐收 “火辣”產業別樣紅
石柱辣椒迎豐收 “火辣”產業別樣紅
農業網   時間:2020/10/9 18:11:00  來源:華龍網  閱讀數:578

行走在重慶市石柱縣三星鄉成片的辣椒地里,火紅的辣椒綴滿枝頭,椒農們手法嫻熟地采摘著辣椒,歡聲笑語回蕩在田間地頭。

“我今年發動520戶農戶種了1830畝辣椒,目前已收購鮮椒500余噸,椒農創收250余萬元。”正在幫助椒農采摘辣椒的石柱縣石星辣椒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岑建閣欣喜不已。

選準適宜產業 描繪發展藍圖 

“我涉足辣椒產業已有16年時間了,成立辣椒專業合作社有15年時間。”談起發展辣椒這個“火紅”產業,47歲的岑建閣滔滔不絕。

2004年,全縣緊鑼密鼓發展辣椒產業。在時任石星村村主任岑建閣的努力下,該村打造了50畝的全鄉首個辣椒示范片。

在岑建閣等人的精心管護下,辣椒示范片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當時每公斤鮮椒的價格只有1.6元,但每畝能收入2000余元。”

嘗到甜頭后,2005年,岑建閣申請成立了石柱縣石星辣椒專業合社,打造300畝的縣級示范片,并帶動村民散種了近400畝辣椒。

“我的目標是每年種植1500畝。”為了做精做強辣椒產業,2011年,岑建閣辭去了村委會的工作。

依靠豐富的種植經驗,岑建閣開始探索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對辣椒病蟲害實施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2011年,合作社帶動村民種植辣椒1600畝,在發展產業的征途上邁出了一大步。

十多年艱辛付出,結出了豐碩成果。合作社2014年被市農業農村委評為“市級優秀專業合作社”。

由于岑建閣嚴格執行辣椒收購價格,堅持現場支付現金,并向椒農們承諾應收盡收,為合作社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今年,在他的組織下,村民種植辣椒達到1830畝,創下歷史新高。

完善產業鏈 提升附加值 

走進合作社,在自動熱風循環辣椒烘干機生產線上,一粒粒飽滿而火紅的辣椒隨著徐徐運轉的輸送帶,源源不斷進入了循環式的烘干機里,務工的村民忙著烘制鮮椒、分揀打包,呈現出一片“火紅”的壯觀景象。

近年來,石柱縣提出了“綠色為體、特色為魂”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科技興椒”戰略。

在這一理念和戰略的指導下,2011年以來,岑建閣以基地為依托,以干制加工為紐帶,先后上馬了兩條自動熱風循環辣椒烘干機生產線,通過完善產業鏈,有效提升了辣椒的附加值,為當地椒農脫貧致富帶來了紅利。

“從鮮椒到干椒,大約需要18個小時。”據岑建閣介紹,干椒方便貯藏,更利于覓得市場商機,合作社每年烘制鮮椒1000噸左右,折算干椒200余噸。

岑建閣誠信經營,烘制的干椒色澤鮮艷、質量上乘,客商絡繹不絕,產品遠銷重慶、成都、武漢等地。

精準幫扶帶動 共筑致富之路 

50歲的楊順香是石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她與老伴計劃種植7畝辣椒,但在移栽辣椒苗時才發現辣椒苗不夠。正在夫妻倆一籌莫展時,岑建閣免費送給他們4500余株辣椒苗。有了合作社保障,今年,她與老伴兒種植了10畝辣椒,目前銷售鮮椒已收入2萬余元。

筆者在采訪時獲悉,2019年,岑建閣累計為村民免費送出10余萬株辣椒苗,解決了50多戶貧困戶的燃眉之急。

今年年初,該鄉觀音村的付守梅計劃發展辣椒產業,但缺乏資金開墾撂荒地。得知情況后,岑建閣借給她10多萬元,幫助其發展辣椒417畝,成功創建縣級辣椒示范片。

今年4月下旬,在移栽辣椒苗期間,為幫助椒農搶抓時節,岑建閣安排了三輛皮卡車,每天來來回回免費幫助村民運送辣椒苗,受到廣大椒農的交口稱贊。

8月中旬辣椒開始收購以來,楊順香、秦和平等貧困戶又來到岑建閣的合作社務工,每天120元工錢。“烘制辣椒比較輕松,一日三餐都在合作社吃,三個月每人收入1萬元左右。”楊順香告訴筆者。

“雖然岑建閣的專業合作社是一個非公有制企業,但其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不僅贏得了民心,也推動了全鄉脫貧攻堅工作,帶動村民筑牢了‘火紅’產業奔小康的扶貧之路。”三星鄉黨委相關負責人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chenfangju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